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秦始皇的生平資料?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為秦莊襄王之子。因為在趙國出生,又叫做趙政。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秦王政初即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和宦官嫪毐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平定了嫪毐的叛亂,隨後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並任用尉繚子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自稱「功高三皇,德高五帝」,創建「皇帝」尊號,自稱始皇帝,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另外,嬴政認為謚號乃是「子論父,臣論君」,大為不妥而廢除之,而改用計數方式的世數尊號。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採取一系列重要措施的以加強對帝國的統治:
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準統內統一度量衡
以秦國通行的文字大篆為基礎,命李斯簡化之而制定小篆,頒行全國,統一文字
廢除六國通用的貨幣,統一使用的貨幣,以秦「半兩」錢為流通貨幣;
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
他在全國範圍內廢除自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
蒙恬率兵出擊匈奴,並連接戰國時期各國修築的長城修築成為形成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開拓南越,使中國的版圖包括了今天兩廣,以至擴張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帶。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為了達到控制人民與加強專制統治,秦始皇採取了以下措施:
遷富豪。下令將全國各地的富豪遷往咸陽,以方便監視。
收兵器。為了防止人民造反,下令沒收民間的兵器,運到咸陽,與九鼎一起,鑄成十二銅人與許多大鐘。
焚書坑儒。為了鉗制人民的思想,接受李斯的建議,除了《秦史》、農業、卜筮和醫葯的書籍外,下令將所有史書一律燒毀,全國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經書和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統一燒毀,此即「焚書」。由於百姓與士人不滿,而言論遍佈各地。有兩個方士(以求神仙、煉仙丹為業人)叫做盧生、侯生,在背後議論秦始皇的過失。秦始皇得知,派人去抓捕他們,他們已經逃跑了。秦始皇大為惱火,又發現咸陽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議論過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來審問。儒生經不起拷打,又東拉西扯地供出很多人來。秦始皇下令,逮捕460多人押到驪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殺,也就是活埋。由於這些人絕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後人稱為「坑儒」。其餘犯禁的儒生被流放邊境。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旋即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還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游,在各處刻石紀功,炫耀聲威。為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渡東海求神仙,耗資巨大。(有指徐福和童男女們在到達目的地(即現時的日本)之後一去不返,徐福更成為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後世多認為秦始皇好大喜功,性格暴虐。他統治下民不聊生。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燕國派遣的刺客荊軻刺殺秦始皇,未成功而身死。在秦帝國建立後,韓國名門之後張良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也未成功。
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是為秦二世。並賜太子扶蘇死。
自古以來,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

前任:秦莊襄王嬴子楚
秦諸侯國王第31代前247–前221
繼任:─
─(戰國時代)
中國大秦皇帝第1代前221–前210
秦二世皇帝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A6%E5%A7%8B%E7%9A%87"
秦始皇兵馬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中華人民共和國)

兵馬俑
(英語名)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法語名)
Mausolée du premier empereur Qin
登録類型
文化遺産
評定標準
文化遺産(i) (iii) (iv) (vi)
登録年份
1987年
拓展年份
備考
官方網頁
UNESCO(英語)
地圖
um_of_the_Qin_Emperor.png/270px-LocMap_of_WH_Mausoleum_of_the_Qin_Emperor.png" width=270 longDesc="/wiki/Image:LocMap_of_WH_Mausoleum_of_the_Qin_Emperor.png">
請參考世界遺産概要表製作格式

秦兵馬俑博物館


概述
秦始皇兵馬俑位於中國陝西西安市臨潼東5公里的下河村,1978年時任法國巴黎市長的雅克·希拉克稱兵馬俑的發現為「世界第八奇跡」。
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墓,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比較大完善的帝王陵寢,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佈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建築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
據目前的考證,秦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里處,普遍認為秦始皇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有機組成部分。

營建
秦始皇,贏政即位(時年13歲)後開始興建自己的陵墓(公元前246年前247年)。修建過程經其一生,歷時39年。秦始皇陵墓總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包括現在的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帝陵,與其說是陵墓,倒更像都邑。首先,各種原料來源要求嚴格,很多都是採自特定產地,由專門工匠,開採、加工。在建造過程中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有看法認為最多時有70萬人參加建設工程。
[編輯]

墓葬
Image:兵馬俑.jpg
[編輯]

兵俑和所配武器
兵馬俑採用陶俑作為隨葬品,因而得名。陶俑真人大小,由工匠逐一加工燒制,全部為手工勞動,沒有使用模具。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陶俑各有容貌,體態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製作均按照秦軍編製,包括各級軍官,各兵種,戰車馬匹。在形狀加工好之後,陶俑著色燒制。最後再加上真實的兵器,裝備。各個加工完成後,按照秦軍作戰部署分兵種、級別,逐一安置位置。因此,我們看到的兵馬俑,是秦軍的精確複製。由於兵俑完美的再現了秦軍的風范,軍事學者可以通過兵俑增加對「強秦」的理解。由於陶俑的原形可能是真實的秦軍將士,所以有研究者嘗試通過他們的容貌了解秦代的風土人情。
在人們初次見到兵俑時,兵俑衣著、武器的顏色還是十分鮮艷,歷經兩千年威武不減,但是由於周圍環境的影響,漸漸消失,只剩下現在我們看到的陶土色。
已經從兵俑和所配備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啟示,秦軍的弓箭部隊配備多種箭矢,以應對複雜的戰況。


佈局和結構
一號坑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寬62米,深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道內有10道2.5米寬的夯土隔牆,隔牆上架著粗大的橫梁,再鋪蘆席、細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磚墁鋪。一號坑兵馬俑按實戰軍陣排列。俑坑的東端是一個長廊,站著三排面向東的戰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駑,他們是一號坑軍陣的前鋒部隊。長廓南邊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邊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頭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後衛。他們手執弓弩等遠射兵器,擔任整個軍陣的警戒任務。10道隔牆隔開的11個過洞里排列著38路面向東的縱隊,每路中間都排列有駟馬戰車。陶俑全部身披鎧甲,手執長兵器。他們是一號坑的主力部隊。一號坑共有27個探方,出土兵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二號坑在一號坑東端以北20米,它是由4個單元內的4個不同兵種構成的一個曲尺形軍陣,估計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車馬和鞍馬近500多匹,面積6000平方米。第一單元即俑坑東邊突出的大斗子部分,是由334件弩兵俑組成的小方陣。第二單元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過洞,是由64乘駟馬戰車組成的方陣。每乘戰車有軍士俑三件。第三單元即俑坑的中部,包括九至十一過洞,是由19乘戰車和100余件隨車徒手兵俑組成的方陣。第四單元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至14過洞,是由戰車6乘、鞍馬和騎兵俑各124件組成的騎兵陣。四個單元有機聯繫構成一個大陣,又可以分開構成四個獨立的小陣,能攻能守,自我保護力強,反應快速。二號坑的四個單元中就有三個單元佈有車兵,戰車占到整個軍陣面積的半數以上,證明在秦代車兵仍為作戰的主要力量。
三號坑在二號坑以西、一號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字形,面積為520平方米,僅有4馬1車和68個陶俑。三號坑內發現了一種無刃兵器銅殳。銅殳在秦代是一種專門用於儀仗的兵器,在北廂房內還發現有殘鹿角一件,動物朽骨一堆。可能是專供戰前占卜或禱戰活動的場所。通觀三號坑整個佈局,它可能是整個地下軍陣的指揮部——軍幕。

秦始皇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墓,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以東30公里的驪山。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佈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建築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
據目前的考證,已發現的秦始皇兵馬俑被普遍認為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的有機組成部分。
據《史記》記載,當時修築秦始皇陵的有七十余萬人。鑿地有三重泉水(對於換算成現代的長度仍有爭論,不少人傾向認為此處是概數)那麼深,填堵縫隙,灌注銅水,又修造宮殿,設置百官位置,放置奇珍異寶。用水銀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機器灌注輸送,頂壁裝有天文圖象,下面置有地理圖形,用娃娃魚的油脂做成長明燈。地宮內機關重重,若有盜墓者靠近,必死於非命。秦二世又命未給秦始皇生下子女的嬪妃殉葬。為了防止泄密,在秦始皇入葬後,秦二世又下令先封閉中間的門,又封閉最外層的墓門,將工匠封閉在兩重門之間。在墓外種上草木,看起來像一座山。
後世傳說項羽曾經焚毀秦始皇陵,但目前尚未發現有力證據,也有學者認為秦始皇陵並未遭到大規模破壞。根據勘查,確實在秦始皇陵周圍發現含量異常,初步證實了秦始皇陵內含大量水銀的說法。









有此一說,假使中國不曾出現過秦始皇這號人物,或許中國就會像今日的歐洲一樣,分裂為種族、語言相異的眾多獨立國家。在以前,歐洲大陸上也出現過如秦之於中國的巨大國家──羅馬帝國。以中國境內涵括多種族、多語言這一點來考量,古代的中國,所具備的條件幾乎和歐洲相去不遠;即使是在今天的中國,南方和北方所使用的方言差異甚遠來看,各語言之間的地域性差別仍相當的大。秦始皇出現以前,中國正處於春秋戰國時代的紛擾狀態。如果當時的分裂局面延續到今天,或許這廣大的陸塊上就會呈現有如歐洲大陸一樣,進化為語言、民族各自不同的數個獨立的國家吧!光以軍事力量來統合這分裂的局勢,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並且歷經二千年仍保持著始終的向心力,可想而知要耗費多少心血。我們不得不讚嘆能成就此霸業的秦始皇,這位異於常人、具有神奇般魔力的稀奇人物。秦始皇帝姓嬴,名政,生於西元前259年,死於西元前210年,爲秦莊襄王之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封建帝國的創立者。秦始皇帝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國歷史上七雄爭霸、烽火連天的戰國末期。他的父親名叫子楚,是秦昭王的孫子,秦安國君的兒子。子楚曾被派往趙國作人質。當時,在趙國邯鄲做生意的陽翟(今河南省禹縣)大商人呂不韋看到子楚這種特殊的背景和處境,於是極力策劃幫助子楚返回秦國,並把自己一位美貌動人、能歌善舞的愛妾趙姬送子楚爲妻。不久生下一子,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威震四方的秦王嬴政。子楚回秦國後,繼位當了秦王,是爲莊襄王,立嬴政爲太子。西元前247年莊襄王病故,年僅13歲的嬴政就被推上秦王的寶座。八年後(西元前238年),22歲的秦王嬴政在蘄年宮舉行了加冕典禮,從此他親理朝政。這位血氣方剛、胸懷大志的年輕國君再不容大權旁落。此後,他迅速地平定了叛亂,幽禁太后,次年又罷免呂不韋的宰相職務。嬴政繼承了自秦孝公以來變法革新、獎勵耕戰的一系列政策,選賢任能、曆兵秣馬、富國強兵、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在李斯、尉繚、王剪、蒙恬等一批文臣武將的幫助下,他不失時機地拉開了橫掃六合、統一中國的偉大戰爭。從西元前230年到西元前221年,歷經10年血雨腥風的殘酷戰爭,先後消滅韓、趙、燕、魏、楚、齊等諸侯六國,從而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混戰不已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嬴政於十三歲即位,三十九歲完成中國的統一,統一後,嬴政自稱”始皇帝”,那是因為在一統中國之前,其實並沒有「皇帝」的稱號,正確的稱呼應是「秦王政」。西元前221年,當他完成從古至今沒有一位帝「王」可達成的偉業──一統天下時,秦王政如此地思考著:「一向所使用的『王』的稱號,已不再適合自己今日的地位,必須創造出一個符合今日的我──支配全天下的一代君王──的全新稱號。」秦王政曾廣詢大臣,應該以什麼稱號來取代「王」這個字;群臣們列舉了從上古時代統治過中國的「天皇」、「地皇」、「泰皇」等名號,其中又以「泰皇」為最尊,因而推薦給秦王政。然而,秦王政卻一點也沒有要採用古人舊稱的意思,於是便去掉「泰」字,於皇之後加一「帝」字,而創造出「皇帝」此一稱號,又因為是秦的第一位皇帝,故決定稱為「秦始皇」。「皇帝」二字,原義乃為「煌煌光耀之上帝(即天神)。」而「王」一字,指的只不過是人類凡界中,佔領導地位的「人」。而「皇帝」一詞,指的則是至今不曾存在過,凌駕眾生之上的支配者。在聖山­──泰山──所舉行謎樣般的儀式──「封禪」,也正是為了昭告天下,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統治者,非同凡界眾生,而是近於神明,或者根本就是神的化身──「皇帝」的誕生而舉行的。爲了鞏固新生的封建政權,他推行了一系列的統一政策,即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以秦小篆爲全國通用文字,以秦”半兩”錢爲流通貨幣,並統一了全國的法規刑律。廢除了自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分爲三十六郡,郡下設縣,縣下設鄉、亭、里。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直接聽命於皇帝。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軍政官吏皆由皇帝任免,將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形成一套新的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他拆毀戰國時各國邊鄰地區的城防工事,修築馳道,還連接戰國時期各國修築的長城,形成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這一系列大刀闊斧、前無古人的改革措施和鐵腕行動,對於鞏固國家統一、推動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有重要作用,秦始皇的改革並對此後2000餘年的中國式封建政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爲了強化專制統治,嬴政在執政時,嚴刑峻法、橫徵暴斂,又大興土木,給人民帶來莫大的災難。此外,他還興師動衆,五次遠途出巡,逢山刻石,以示不朽之功,又下令焚書坑儒。這些作爲大幅度摧殘並破壞了生產力的發展,造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嚴重社會危機。秦始皇去世才1年,陳勝、吳廣就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秦王朝僅存在15個春秋,就土崩瓦角、灰飛煙滅。而這短暫的十五年,不僅大大地改變了中國大陸和東亞世界的局勢,更為整個歷史開創出嶄新的一頁。 能一統中國,結束長年來分崩離析、混亂局勢的秦始皇,到底是怎樣的人物呢?其風貌、性格又如何呢?其實,要對二千二百年前的人物進行具體的探索與了解,事實上是非常困難的,就連文獻上所記載始皇的生平、畫像也多出於後世之手,因此,始皇的真面目就益發模糊不清了。 不過有一件事倒是值得慶幸,那就是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由於司馬遷生於秦滅亡後約六十年間,故當時老一輩的人們對於秦始皇仍有鮮明的記憶,再加上當時秦宮廷中遺留下來的公文書簡及相關文物資料也都相當豐富,使得司馬遷得以文字保存了關於秦始皇的許多珍貴紀錄,從而寫成了《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 在《史記》中,司馬遷引用由魏國招募而來的兵法家尉繚如此形容秦始皇: 繚曰:「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游。」《史記‧秦始皇本紀》由此可知,身材魁梧雄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殘忍心性,無形中具有一股令人生懼的特異性格。尉繚的這一席話可說是對秦始皇極為貼切的描繪吧!另外,從《史記》的記述中,我們還可窺知秦始皇具有下列數點性格:猜疑心重,無法信任他人。心胸狹隘,易怒。喜好新奇事物。好大興土木工程。秦始皇雖給人一種殘暴獨裁的印象,然而,在描繪秦始皇的總體性格時,另有兩點不可不提的善政。此兩點即為:廣納賢才。勤勉治國。秦始皇廣用他國的人才,只要擁有真才實學,便會一視同仁地予以擢用,並有採納諫言的度量。此外,秦始皇勤勉的態度,直可視之為「工作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可說是律己非常嚴謹的君王。而富強盛極一時的秦帝國,就是在這般性格的秦始皇手中造就出來的。若暫且不論其性格,單就結束長達五百多年的紛爭戰亂,為中國首度帶來和平這一點,秦始皇無庸置疑地是一位相當有能力的政治領導人物,而且統一的結果,使中國在東亞世界,成為政治、文化兩方面都領先的大國。秦始皇於西元前210年,死於第五次全國巡幸之旅的半途中,享年五十歲,而他所建立的王朝,在他死後僅維持三年,隨即滅亡。換句話說,最初的統一國家──「秦帝國」,也就幾乎等於是秦始皇一生的寫照。自古以來,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但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實爲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爲的皇帝,功績不可泯滅。
參考資料 文獻
002
回答者:
E.SUN.BANK ( 研究生 5 級 )
回答時間:
2005-08-31 23:15:43
[ 檢舉 ]
秦始皇身世之迷關於秦始皇贏政的身世,幾千年來,流傳著諸多說法,其中,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的傳說流傳最廣,這是因爲《史記》和《資治通鑒》等權威史書中都有類似的記載,《漢書》的作者班固則直接稱秦始皂爲"呂政,故後人多持此說。這一說法是指,衛國有一個富商呂不韋,他善於經營又野心勃勃。有一年,他在趙國都城邯鄲活動,結識了秦國送往趙國的人質子楚。子楚是當時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呂不韋認爲子楚可以利用,於是想方設法接近他、討好他。呂不韋首先通過安國君的寵妃華陽夫人爲子楚爭取到皇太子的身份,接著又爲他物色了一位絕色美女。這位美女本是呂不韋的愛妾。嫁給子楚時己有孕在身,不久,這位美女就爲子楚生了一個兒子,取名贏政。安國君死後,子楚繼承了皇位,子楚死後,贏政即位。贏政就是後來的秦始皇。但有人對此說表示懷疑,明代史學家王世貞認爲,這是呂不韋爲保住其取得的榮華富貴,自己編造出來的故事。原中國科學院院長、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則認爲,這種說法始于西漢初年,是呂後爲奪權而讓諸呂編造、散佈以便製造輿論的,其目的是爲了說明天下本是呂家的,現在被劉家奪去,理應由呂家再奪回來。以上幾種說法,哪種說法可靠,至今尚無定論,秦始皇的身世至今也還是個謎。原貼地址:http://club.travel.sohu.com/read-lishi-3360-0-4.html呂不韋事迹中最爲世俗之人所矚目的,是關於秦始皇血統的傳說。秦始皇身世之謎中趙姬有孕,後歸子楚的說法始見於司馬遷《史記》,然而明代已有學者指出此說乃“戰國好事者爲之”。自然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即如王世貞《讀書後》所推想,呂不韋客借此醜化秦皇,“而六國之亡人侈張其事,欲使天下之人謂秦先六國亡也”。後世文人炒作這一傳聞,以豔市俗,則是出於另外的目的。而秦始皇私生之說即使屬實,這種男女私秘,知情者也只有呂不韋、趙姬和子楚,而他們都是絕無可能宣露於外的。以嚴肅的眼光看歷史,秦始皇就是秦始皇,嬴政也罷,趙政也罷,呂政也罷,都不應當影響我們對於他的歷史作用的評價。 http://www.tianshui.net.cn/2005/4-30/09101443480.html衆所周知,秦始皇姓趙,史學界有關專家認爲,秦始皇生於正月,故起名爲正,古代通政,因此寫作政。至於爲什麽姓趙,有人指出秦始皇出生在趙國,古代有以出生地爲姓的習俗。晁福林教授說,古代的姓氏很複雜,姓和氏不一樣。秦始皇爲什麽會姓趙,是因爲趙姓與嬴姓是同一宗,趙姓是嬴姓的一個分支。秦始皇不僅有趙姓之說,還有人認爲他姓呂。秦始皇又怎麽會姓呂?專家們一致認爲這牽連到秦始皇的身世問題。據《史記》記載,嬴政的父親子楚在趙國做人質時,當時趙國的政治投機商呂不韋鑽了秦國宮廷的大空子。呂不韋與子楚密謀,由呂上下活動,竭力促成子楚成爲秦國的太子。並想方設法讓子楚與懷有自己骨肉的歌舞女趙姬結合。趙姬生下嬴政後自然成了子楚夫人。子楚坐了3年王位,便死掉了。北師大歷史系教授晁福林說,這是一個千古之謎。儘管有許多人對《史記》中的記載産生過質疑,但沒有強有力的論據可以推翻司馬遷的說法。所以,我們不得不同意司馬遷的觀點。孫家洲認爲,這只不過是一個傳說。《史記》雖然具有文學色彩,但它並不移花接木。《史記》記載,(趙姬)至大期時,生子政。期,古音爲ji,即一周年。就是說子楚娶了趙姬一年後,趙姬才生嬴政。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這樣的話,嬴政是子楚所生,還有什麽問題。秦始皇果真是私生子?由於年代久遠,事實已無法查實,但也有專家對《史記》關於始皇的記錄提出質疑。在這部史書中,秦始皇的形象始終不怎麽樣。司馬遷因禍遭到殘酷的宮刑,在他的筆下,歷代酷吏、暴君多少被塗上不良的墨迹,“也不能排除,司馬遷在記錄秦始皇時,因反感而誇大其辭。”這位專家說。http://www.history.com.cn/detail.asp?newsid=20010202103619996&catcode=060903《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了這樣一個嬴政實爲呂不韋之子的傳奇式故事,說嬴政的母親原來是呂不韋之姬,但子楚被她的美色所迷而要她,呂不韋勉強地把她獻給了子楚。趙姬足月後生下嬴政,子楚遂立趙姬爲夫人。據《史記》記載,她來到子楚之處時已經懷孕,而子楚並不知道。在文中所描述的“至大期時”,她生下政,因此他的生父是呂不韋——雖然由於懷孕期長,子楚及世人都認爲是子楚之子。後來子楚登上王位,封趙姬爲王后,嬴政爲太子,呂不韋爲丞相。此說爲班固所接受,於是《漢書》徑稱嬴政爲呂政。蔔德《中國的第一個統治者》,對此有進一步的討論,認爲這一描述不尋常的懷孕期的話是一個不知其名的人加在《史記》之中的,爲的是誹謗秦始皇,說明他政治的和出生的非正統性。要做到這點,難道還有什麽更好的辦法,即不但把他說成是私生子,而且把他說成是商人(在傳統上商人被後世的儒生列在社會最低的階層)之子?這句插入的話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因爲直到近期爲止,關於秦始皇是私生子的說法幾乎沒有人懷疑過。但《史記》是否被篡改也沒有明顯的證據。明代王世貞《讀書後記》懷疑《呂不韋列傳》這段記載的真實性,提出兩條理由:一是呂不韋爲使自己長保富貴,故意編造自己是秦始皇的父親的故事;二是呂不韋的門客罵秦始皇是私生子以泄憤,而編造此說。郭沫若《十批判書》也懷疑呂不韋爲秦王政生父之事,指出三個疑點:(一)僅見於《史記》而《戰國策》卻不記載,沒有其他的旁證;(二)和春申君與女環的故事如同一個刻板印出的文章,情節太類小說;(三)《呂不韋列傳》又有“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之說,顯然與上述故事自相矛盾。轉眼間,兩千多年過去了,有關秦始皇身世的爭論仍未取得一致看法。但不論趙姬是否是有娠而嫁,還是嬴政真爲皇室血脈,這些謅議均無法掩映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或許,這不足道矣。 http://www.6park.com/news/messages/11558.html秦朝統一戰國末年,秦國出現大量人才,而部份是受到其他諸侯迫害或得不到重,以至流落秦國,其中包括提倡秦國變法的商鞅、大破蘇秦合縱之計的張儀、還有建議遠交近攻的範雎,最後還是李斯的離間政策,完全分化六國,終使秦始皇統一天下。秦朝簡史(西元前221年-前207年)秦本身是西周諸侯國中一小國,春秋秦穆公時,用百里奚,向西發展,到了戰國時更人才輩出,先後有商鞅、張儀、範雎等,國勢日益強盛。到了秦王政時,任用李斯,加上秦王大略,秦始皇二十六年,成功統一六國,確立了中國版圖。秦王統一六國後,一直以強權控制臣民,秦始皇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南征北伐,以至民怨沸騰,百姓受苦。秦始皇三十七年,他東巡之時,病逝沙丘,丞相李斯與宦官趙高,謀殺太子扶蘇,並擁立胡亥,是為秦二世,不久陳勝吳廣等揭竿起義,圖推翻秦皇朝,這是中國史上第一次平民革命,六國遺民也乘機起來作亂,其中以楚國遺臣項羽最為強大,還自稱西楚霸王;另外亭長出身的漢王劉邦,也是一強大勢力。當劉邦大軍迫近鹹陽時,宦官趙高弒掉二世,改立二世姪子嬰為王,但子嬰登基後,把趙高殺掉,不久劉邦軍抵鹹陽,子嬰出降,接著,楚軍也到,項羽殺子嬰,燒皇宮,秦亡。由秦滅六國到子嬰出降,前後只有十五年。http://hk.geocities.com/tsaotsaohk/d.htm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為秦莊襄王之子。因為在趙國出生,又叫做趙政。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王政初即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和宦官嫪毐所把持。西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平定了嫪毐的叛亂,隨後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並任用尉繚子、李斯等人。自西元前230年至西元前221年,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自稱「功高三皇,德高五帝」,創建「皇帝」尊號,自稱始皇帝,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另外,嬴政認為謚號乃是「子論父,臣論君」,大為不妥而廢除之,而改用計數方式的世數尊號。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旋即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還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遊,到處刻石紀功,炫耀聲威。為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渡東海求神仙,耗資巨大。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遊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是為秦二世。並賜太子扶蘇死。自古以來,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但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實為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功績不可泯滅。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http://zh.wikipedia.or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