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世界各國的國慶日...

世界各國的國慶日
02/04 斯里蘭卡國慶日 (SRILANKA) 02/06 新西蘭國慶日 (NEW ZEALAND) 02/11 日本建國日 (JAPAN)02/23 汶萊國慶日 (BRUNEI DARUSSALAM)圭亞那共和國日 (GUIYANA) 02/25 科威特國慶日 (KUWAIT)03/17 愛爾蘭國慶日 (IRELAND) 03/25 希臘國慶日(GREECE) 03/26 孟加拉獨立及國慶日 (BANGLADESH) 03/31 馬耳他國慶日 (MALTA) 04/04 匈牙利國慶日 (HUNGARY)04/17 利亞國慶日 (SYRIA)05/09 捷克與斯洛伐克國慶日 (CZECH & SLOYAKIA) 05/20 喀麥隆國慶日 (CAMEROON) 06/07 義大利共和國日(ITALY) 06/06 瑞典國慶日 (SWEDEN) 06/07 乍得國慶日 (CHAD) 06/10 葡萄牙國慶日(PORTUGAL) 06/17 冰島共和國日 (ICELAND) 06/23 盧森堡國慶日 (LUXEMBOURG) 07/01 布隆迪國慶日 (BURUNDI)07/14 法國國慶日 (FRANCE) 07/17 伊拉克國慶日 (IRAQ) 07/20 哥倫比亞國慶日 (COLOMBIA) 07/21 比利時國慶日 (BELGIUM) 07/23 埃及國慶日 (EGYPT) 08/04 布基納法索國慶日 (BURKINA-FASO) 08/15 剛果國慶日 (THE GONGO) 08/23 羅馬尼亞國慶日 (ROMANIA) 08/31 馬來西亞國慶日 (MALAYSIA) 09/02 越南國慶日(VIET NAM) 09/03 聖馬力諾國慶日 (SAN MARINO) 09/12 佛得角國慶日 (CAPE VERDE)10/01 塞浦路斯國慶日 (CYPRUS)尼日利亞國慶日 (NIGERIA) 10/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10/10 中華民國國慶日
10/10 斐濟國慶日 (FIJI) 10/12 西班牙國慶日 (SPAIN)赤道幾內牙國慶節 (Equatorial Guinea) 10/26 奧地利國慶日 (AUSTRIA) 10/28 希臘國慶節 (Greece) 11/18 阿曼國慶日 (OMAN) 11/19 摩納哥國慶節 (Monaco) 12/01 中非國慶日-----National Day (CENTRAL AFRICA) 12/02 老撾國慶日(LAOS)阿拉伯酋長國國慶日(UAE) 12/07 象牙海岸國慶日 (IVORY COAST) 12/17 不丹國慶節 (Bhutan) 蓋亞那(Guyana)國慶日2/23哥倫比亞(Colombia)國慶日07/20巴西(Brazil) 國慶日9/7
1月1日古巴全國解放日巴勒斯坦武裝鬥爭開始日蘇丹獨立日4日緬甸獨立日26日澳大利亞日印度共和日2月4日斯里蘭卡獨立和國慶日6日紐西蘭國慶日11日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紀念日16日立陶宛獨立日23日汶萊國慶日圭亞那共和國日24日愛沙尼亞國慶日25日科威特國慶日3月3日保加利亞國慶日摩洛哥登基日6日迦納獨立日12日模里西斯國慶日17日愛爾蘭國慶日2o日突尼西亞獨立日2l日納米比亞獨立日23日巴基斯坦日25日希臘國慶日26日孟加拉獨立及國慶日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32500121
美國國慶日:7月4日
美國的國慶日叫Independence Day(獨立日),英國則沒有國慶日,把英女皇壽辰視為等同國慶日的日子,但該天並不是英女皇自己的生日,而是官方定下來的官式生日。
她自己生日時會私下慶祝,在官式生日當天就會在官式場合慶祝。故從前港英時代的英女皇壽辰並不是她真正的生日。
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yangtl/studyroom_topic5_p4.htm
德國國慶日:10月3日
印度國慶日:8月15日
泰國國慶日:12月5日
印尼國慶日:8月17日
以上請參考!
相關詞:
各國國慶日,
世界各國重要慶典活動,
世界各國文化交流,
世界各國,
世界各國的節日,
世界各國的文化,
世界各國國民所得,
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
世界各國的由來,
世界各國傳統服飾

秦始皇 -兵馬俑

秦始皇:帝國開創者》
揭開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紗世界最大的封閉陵墓將於電視上首度公開12/24 (週日) 21:00~22:00《秦始皇:帝國開創者》介紹中國第一位皇帝的傳奇性崛起與駕崩,並運用最新科技揭開秦始皇陵墓的秘密。一如西方世界的亞歷山大大帝與凱撒大帝,秦始皇御兵數百萬,統一中國,並建造萬里長城。秦始皇在東方世界的歷史地位崇高,大多數西方人之前卻對這位偉大戰士甚感陌生。Discovery頻道將於12月24日晚間9點帶領觀眾穿越時空,前往古老中國,帶您回顧秦始皇的生平故事。本節目重播時間為12月25日凌晨1點、上午7點、下午2點,12月29日上午11點以及12月31日上午9點。《秦始皇:帝國開創者》於中國實地拍攝,來自西方的拍攝小組,首度深入傳說中佔地七平方哩的地下皇陵。始皇墓內共有八千尊陶偶,包括雄偉的兵馬俑,其佈局設計係為了彰顯秦始皇的政治與軍事權力,並追求來世的尊榮。秦始皇死後兩千年,本節目運用透地雷達檢測技術與電腦動畫,詳細說明秦始皇陵的造型、格局與設計,這座世界最大的封閉陵墓,即將首度在電視上公開。本集特別節目也證實了史上傳說秦始皇葬身之處,周圍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水銀在當時被認為可以延年益壽。秦始皇的豐功偉業不勝枚舉,他是第一位統一中國的皇帝。此外,他廢除封建制度,創建中國的名號,其子民是埃及法老的十倍之多。他奠定「書同文、車同軌」的歷史大業,建造萬里長城,並為自己身後規劃舉世最龐大奢華的安息之地。《秦始皇:帝國開創者》的戰功顯赫,但他也是一世暴君。無論在戰場或宮廷,秦始皇鏟除異己,鞏固絕對的權力,並逃過多次行刺。隨著他的權力日增,據稱秦始皇開始服用水銀,而且劑量逐漸增加,以求長生不老。但是水銀的功效恰好相反,不僅把他逼瘋,或許也可能導致他的死亡?秦始皇所打造的宏偉帝國,比羅馬帝國的國祚多了一千年。他對於長生不老的執著追求,是否適得其反,導致他英年早逝?本集節目製作小組與加州柏克萊大學傑佛瑞雷吉教授攜手合作,深入調查他的陵墓,揭開這則傳說背後的史實真相。本集特別節目以高畫質技術拍攝,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隧道,前往古代中國。製作小組遠赴秦始皇陵實地取景,在中國攝影棚內的皇宮佈景拍攝,並運用電腦動畫再創百萬雄兵的戰場英姿、重現萬里長城的修築過程,並介紹夯土的技術。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06122510094

秦始皇陵墓迷團

秦始皇的墳墓建在陝西﹝「陜」,音ㄕㄢˇ﹞省臨潼縣東5公里的下河村 附近,南邊有驪山,北臨渭水,是我國最大的一座帝王墳墓。陵墓的封土遠望像一座聳立的小山丘,陵墓呈四方錐形, 頂部稍微平坦,山腰呈階梯形。現高76公尺﹐週長2000公尺,遙望過去十分的壯觀。
秦始皇的墳墓內總共有三個坑,一號坑為最早發現、規模最大的一個坑,被認為很有紀念性,一直保留在博物館內。一號坑的面積有一萬六千兩百六十平方公尺,高度為四到五公尺,不到兩層樓高。
秦始皇的陵墓內有許多的陪葬的「兵馬俑」﹝陶俑﹞,這兵馬俑適用黏土製成的軍隊。兵馬俑有各種種族的,其中還包括胡人﹝匈奴﹞,由此可見,秦朝已經有了民族融合的事蹟。除了陶人以外,還有許多陶製的馬,看起來真的像是秦始皇的地下幽靈部隊。
相關詞:
秦始皇的陵墓,
秦始皇的陵墓有沒有機關,
秦始皇墳墓,
秦始皇的故事,
秦始皇的地下京城,
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的功與過,
秦始皇的功過論,
秦始皇暴君,
秦始皇歷史觀點

秦始皇的生平資料?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為秦莊襄王之子。因為在趙國出生,又叫做趙政。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秦王政初即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和宦官嫪毐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平定了嫪毐的叛亂,隨後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並任用尉繚子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自稱「功高三皇,德高五帝」,創建「皇帝」尊號,自稱始皇帝,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另外,嬴政認為謚號乃是「子論父,臣論君」,大為不妥而廢除之,而改用計數方式的世數尊號。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採取一系列重要措施的以加強對帝國的統治:
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準統內統一度量衡
以秦國通行的文字大篆為基礎,命李斯簡化之而制定小篆,頒行全國,統一文字
廢除六國通用的貨幣,統一使用的貨幣,以秦「半兩」錢為流通貨幣;
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
他在全國範圍內廢除自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
蒙恬率兵出擊匈奴,並連接戰國時期各國修築的長城修築成為形成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開拓南越,使中國的版圖包括了今天兩廣,以至擴張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帶。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為了達到控制人民與加強專制統治,秦始皇採取了以下措施:
遷富豪。下令將全國各地的富豪遷往咸陽,以方便監視。
收兵器。為了防止人民造反,下令沒收民間的兵器,運到咸陽,與九鼎一起,鑄成十二銅人與許多大鐘。
焚書坑儒。為了鉗制人民的思想,接受李斯的建議,除了《秦史》、農業、卜筮和醫葯的書籍外,下令將所有史書一律燒毀,全國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經書和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統一燒毀,此即「焚書」。由於百姓與士人不滿,而言論遍佈各地。有兩個方士(以求神仙、煉仙丹為業人)叫做盧生、侯生,在背後議論秦始皇的過失。秦始皇得知,派人去抓捕他們,他們已經逃跑了。秦始皇大為惱火,又發現咸陽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議論過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來審問。儒生經不起拷打,又東拉西扯地供出很多人來。秦始皇下令,逮捕460多人押到驪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殺,也就是活埋。由於這些人絕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後人稱為「坑儒」。其餘犯禁的儒生被流放邊境。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旋即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還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游,在各處刻石紀功,炫耀聲威。為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渡東海求神仙,耗資巨大。(有指徐福和童男女們在到達目的地(即現時的日本)之後一去不返,徐福更成為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後世多認為秦始皇好大喜功,性格暴虐。他統治下民不聊生。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燕國派遣的刺客荊軻刺殺秦始皇,未成功而身死。在秦帝國建立後,韓國名門之後張良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也未成功。
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是為秦二世。並賜太子扶蘇死。
自古以來,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

前任:秦莊襄王嬴子楚
秦諸侯國王第31代前247–前221
繼任:─
─(戰國時代)
中國大秦皇帝第1代前221–前210
秦二世皇帝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A6%E5%A7%8B%E7%9A%87"
秦始皇兵馬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中華人民共和國)

兵馬俑
(英語名)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法語名)
Mausolée du premier empereur Qin
登録類型
文化遺産
評定標準
文化遺産(i) (iii) (iv) (vi)
登録年份
1987年
拓展年份
備考
官方網頁
UNESCO(英語)
地圖
um_of_the_Qin_Emperor.png/270px-LocMap_of_WH_Mausoleum_of_the_Qin_Emperor.png" width=270 longDesc="/wiki/Image:LocMap_of_WH_Mausoleum_of_the_Qin_Emperor.png">
請參考世界遺産概要表製作格式

秦兵馬俑博物館


概述
秦始皇兵馬俑位於中國陝西西安市臨潼東5公里的下河村,1978年時任法國巴黎市長的雅克·希拉克稱兵馬俑的發現為「世界第八奇跡」。
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墓,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比較大完善的帝王陵寢,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佈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建築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
據目前的考證,秦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里處,普遍認為秦始皇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有機組成部分。

營建
秦始皇,贏政即位(時年13歲)後開始興建自己的陵墓(公元前246年前247年)。修建過程經其一生,歷時39年。秦始皇陵墓總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包括現在的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帝陵,與其說是陵墓,倒更像都邑。首先,各種原料來源要求嚴格,很多都是採自特定產地,由專門工匠,開採、加工。在建造過程中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有看法認為最多時有70萬人參加建設工程。
[編輯]

墓葬
Image:兵馬俑.jpg
[編輯]

兵俑和所配武器
兵馬俑採用陶俑作為隨葬品,因而得名。陶俑真人大小,由工匠逐一加工燒制,全部為手工勞動,沒有使用模具。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陶俑各有容貌,體態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製作均按照秦軍編製,包括各級軍官,各兵種,戰車馬匹。在形狀加工好之後,陶俑著色燒制。最後再加上真實的兵器,裝備。各個加工完成後,按照秦軍作戰部署分兵種、級別,逐一安置位置。因此,我們看到的兵馬俑,是秦軍的精確複製。由於兵俑完美的再現了秦軍的風范,軍事學者可以通過兵俑增加對「強秦」的理解。由於陶俑的原形可能是真實的秦軍將士,所以有研究者嘗試通過他們的容貌了解秦代的風土人情。
在人們初次見到兵俑時,兵俑衣著、武器的顏色還是十分鮮艷,歷經兩千年威武不減,但是由於周圍環境的影響,漸漸消失,只剩下現在我們看到的陶土色。
已經從兵俑和所配備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啟示,秦軍的弓箭部隊配備多種箭矢,以應對複雜的戰況。


佈局和結構
一號坑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寬62米,深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道內有10道2.5米寬的夯土隔牆,隔牆上架著粗大的橫梁,再鋪蘆席、細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磚墁鋪。一號坑兵馬俑按實戰軍陣排列。俑坑的東端是一個長廊,站著三排面向東的戰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駑,他們是一號坑軍陣的前鋒部隊。長廓南邊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邊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頭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後衛。他們手執弓弩等遠射兵器,擔任整個軍陣的警戒任務。10道隔牆隔開的11個過洞里排列著38路面向東的縱隊,每路中間都排列有駟馬戰車。陶俑全部身披鎧甲,手執長兵器。他們是一號坑的主力部隊。一號坑共有27個探方,出土兵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二號坑在一號坑東端以北20米,它是由4個單元內的4個不同兵種構成的一個曲尺形軍陣,估計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車馬和鞍馬近500多匹,面積6000平方米。第一單元即俑坑東邊突出的大斗子部分,是由334件弩兵俑組成的小方陣。第二單元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過洞,是由64乘駟馬戰車組成的方陣。每乘戰車有軍士俑三件。第三單元即俑坑的中部,包括九至十一過洞,是由19乘戰車和100余件隨車徒手兵俑組成的方陣。第四單元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至14過洞,是由戰車6乘、鞍馬和騎兵俑各124件組成的騎兵陣。四個單元有機聯繫構成一個大陣,又可以分開構成四個獨立的小陣,能攻能守,自我保護力強,反應快速。二號坑的四個單元中就有三個單元佈有車兵,戰車占到整個軍陣面積的半數以上,證明在秦代車兵仍為作戰的主要力量。
三號坑在二號坑以西、一號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字形,面積為520平方米,僅有4馬1車和68個陶俑。三號坑內發現了一種無刃兵器銅殳。銅殳在秦代是一種專門用於儀仗的兵器,在北廂房內還發現有殘鹿角一件,動物朽骨一堆。可能是專供戰前占卜或禱戰活動的場所。通觀三號坑整個佈局,它可能是整個地下軍陣的指揮部——軍幕。

秦始皇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墓,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以東30公里的驪山。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佈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建築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
據目前的考證,已發現的秦始皇兵馬俑被普遍認為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的有機組成部分。
據《史記》記載,當時修築秦始皇陵的有七十余萬人。鑿地有三重泉水(對於換算成現代的長度仍有爭論,不少人傾向認為此處是概數)那麼深,填堵縫隙,灌注銅水,又修造宮殿,設置百官位置,放置奇珍異寶。用水銀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機器灌注輸送,頂壁裝有天文圖象,下面置有地理圖形,用娃娃魚的油脂做成長明燈。地宮內機關重重,若有盜墓者靠近,必死於非命。秦二世又命未給秦始皇生下子女的嬪妃殉葬。為了防止泄密,在秦始皇入葬後,秦二世又下令先封閉中間的門,又封閉最外層的墓門,將工匠封閉在兩重門之間。在墓外種上草木,看起來像一座山。
後世傳說項羽曾經焚毀秦始皇陵,但目前尚未發現有力證據,也有學者認為秦始皇陵並未遭到大規模破壞。根據勘查,確實在秦始皇陵周圍發現含量異常,初步證實了秦始皇陵內含大量水銀的說法。









有此一說,假使中國不曾出現過秦始皇這號人物,或許中國就會像今日的歐洲一樣,分裂為種族、語言相異的眾多獨立國家。在以前,歐洲大陸上也出現過如秦之於中國的巨大國家──羅馬帝國。以中國境內涵括多種族、多語言這一點來考量,古代的中國,所具備的條件幾乎和歐洲相去不遠;即使是在今天的中國,南方和北方所使用的方言差異甚遠來看,各語言之間的地域性差別仍相當的大。秦始皇出現以前,中國正處於春秋戰國時代的紛擾狀態。如果當時的分裂局面延續到今天,或許這廣大的陸塊上就會呈現有如歐洲大陸一樣,進化為語言、民族各自不同的數個獨立的國家吧!光以軍事力量來統合這分裂的局勢,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並且歷經二千年仍保持著始終的向心力,可想而知要耗費多少心血。我們不得不讚嘆能成就此霸業的秦始皇,這位異於常人、具有神奇般魔力的稀奇人物。秦始皇帝姓嬴,名政,生於西元前259年,死於西元前210年,爲秦莊襄王之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封建帝國的創立者。秦始皇帝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國歷史上七雄爭霸、烽火連天的戰國末期。他的父親名叫子楚,是秦昭王的孫子,秦安國君的兒子。子楚曾被派往趙國作人質。當時,在趙國邯鄲做生意的陽翟(今河南省禹縣)大商人呂不韋看到子楚這種特殊的背景和處境,於是極力策劃幫助子楚返回秦國,並把自己一位美貌動人、能歌善舞的愛妾趙姬送子楚爲妻。不久生下一子,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威震四方的秦王嬴政。子楚回秦國後,繼位當了秦王,是爲莊襄王,立嬴政爲太子。西元前247年莊襄王病故,年僅13歲的嬴政就被推上秦王的寶座。八年後(西元前238年),22歲的秦王嬴政在蘄年宮舉行了加冕典禮,從此他親理朝政。這位血氣方剛、胸懷大志的年輕國君再不容大權旁落。此後,他迅速地平定了叛亂,幽禁太后,次年又罷免呂不韋的宰相職務。嬴政繼承了自秦孝公以來變法革新、獎勵耕戰的一系列政策,選賢任能、曆兵秣馬、富國強兵、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在李斯、尉繚、王剪、蒙恬等一批文臣武將的幫助下,他不失時機地拉開了橫掃六合、統一中國的偉大戰爭。從西元前230年到西元前221年,歷經10年血雨腥風的殘酷戰爭,先後消滅韓、趙、燕、魏、楚、齊等諸侯六國,從而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混戰不已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嬴政於十三歲即位,三十九歲完成中國的統一,統一後,嬴政自稱”始皇帝”,那是因為在一統中國之前,其實並沒有「皇帝」的稱號,正確的稱呼應是「秦王政」。西元前221年,當他完成從古至今沒有一位帝「王」可達成的偉業──一統天下時,秦王政如此地思考著:「一向所使用的『王』的稱號,已不再適合自己今日的地位,必須創造出一個符合今日的我──支配全天下的一代君王──的全新稱號。」秦王政曾廣詢大臣,應該以什麼稱號來取代「王」這個字;群臣們列舉了從上古時代統治過中國的「天皇」、「地皇」、「泰皇」等名號,其中又以「泰皇」為最尊,因而推薦給秦王政。然而,秦王政卻一點也沒有要採用古人舊稱的意思,於是便去掉「泰」字,於皇之後加一「帝」字,而創造出「皇帝」此一稱號,又因為是秦的第一位皇帝,故決定稱為「秦始皇」。「皇帝」二字,原義乃為「煌煌光耀之上帝(即天神)。」而「王」一字,指的只不過是人類凡界中,佔領導地位的「人」。而「皇帝」一詞,指的則是至今不曾存在過,凌駕眾生之上的支配者。在聖山­──泰山──所舉行謎樣般的儀式──「封禪」,也正是為了昭告天下,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統治者,非同凡界眾生,而是近於神明,或者根本就是神的化身──「皇帝」的誕生而舉行的。爲了鞏固新生的封建政權,他推行了一系列的統一政策,即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以秦小篆爲全國通用文字,以秦”半兩”錢爲流通貨幣,並統一了全國的法規刑律。廢除了自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分爲三十六郡,郡下設縣,縣下設鄉、亭、里。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直接聽命於皇帝。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軍政官吏皆由皇帝任免,將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形成一套新的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他拆毀戰國時各國邊鄰地區的城防工事,修築馳道,還連接戰國時期各國修築的長城,形成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這一系列大刀闊斧、前無古人的改革措施和鐵腕行動,對於鞏固國家統一、推動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有重要作用,秦始皇的改革並對此後2000餘年的中國式封建政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爲了強化專制統治,嬴政在執政時,嚴刑峻法、橫徵暴斂,又大興土木,給人民帶來莫大的災難。此外,他還興師動衆,五次遠途出巡,逢山刻石,以示不朽之功,又下令焚書坑儒。這些作爲大幅度摧殘並破壞了生產力的發展,造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嚴重社會危機。秦始皇去世才1年,陳勝、吳廣就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秦王朝僅存在15個春秋,就土崩瓦角、灰飛煙滅。而這短暫的十五年,不僅大大地改變了中國大陸和東亞世界的局勢,更為整個歷史開創出嶄新的一頁。 能一統中國,結束長年來分崩離析、混亂局勢的秦始皇,到底是怎樣的人物呢?其風貌、性格又如何呢?其實,要對二千二百年前的人物進行具體的探索與了解,事實上是非常困難的,就連文獻上所記載始皇的生平、畫像也多出於後世之手,因此,始皇的真面目就益發模糊不清了。 不過有一件事倒是值得慶幸,那就是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由於司馬遷生於秦滅亡後約六十年間,故當時老一輩的人們對於秦始皇仍有鮮明的記憶,再加上當時秦宮廷中遺留下來的公文書簡及相關文物資料也都相當豐富,使得司馬遷得以文字保存了關於秦始皇的許多珍貴紀錄,從而寫成了《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 在《史記》中,司馬遷引用由魏國招募而來的兵法家尉繚如此形容秦始皇: 繚曰:「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游。」《史記‧秦始皇本紀》由此可知,身材魁梧雄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殘忍心性,無形中具有一股令人生懼的特異性格。尉繚的這一席話可說是對秦始皇極為貼切的描繪吧!另外,從《史記》的記述中,我們還可窺知秦始皇具有下列數點性格:猜疑心重,無法信任他人。心胸狹隘,易怒。喜好新奇事物。好大興土木工程。秦始皇雖給人一種殘暴獨裁的印象,然而,在描繪秦始皇的總體性格時,另有兩點不可不提的善政。此兩點即為:廣納賢才。勤勉治國。秦始皇廣用他國的人才,只要擁有真才實學,便會一視同仁地予以擢用,並有採納諫言的度量。此外,秦始皇勤勉的態度,直可視之為「工作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可說是律己非常嚴謹的君王。而富強盛極一時的秦帝國,就是在這般性格的秦始皇手中造就出來的。若暫且不論其性格,單就結束長達五百多年的紛爭戰亂,為中國首度帶來和平這一點,秦始皇無庸置疑地是一位相當有能力的政治領導人物,而且統一的結果,使中國在東亞世界,成為政治、文化兩方面都領先的大國。秦始皇於西元前210年,死於第五次全國巡幸之旅的半途中,享年五十歲,而他所建立的王朝,在他死後僅維持三年,隨即滅亡。換句話說,最初的統一國家──「秦帝國」,也就幾乎等於是秦始皇一生的寫照。自古以來,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但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實爲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爲的皇帝,功績不可泯滅。
參考資料 文獻
002
回答者:
E.SUN.BANK ( 研究生 5 級 )
回答時間:
2005-08-31 23:15:43
[ 檢舉 ]
秦始皇身世之迷關於秦始皇贏政的身世,幾千年來,流傳著諸多說法,其中,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的傳說流傳最廣,這是因爲《史記》和《資治通鑒》等權威史書中都有類似的記載,《漢書》的作者班固則直接稱秦始皂爲"呂政,故後人多持此說。這一說法是指,衛國有一個富商呂不韋,他善於經營又野心勃勃。有一年,他在趙國都城邯鄲活動,結識了秦國送往趙國的人質子楚。子楚是當時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呂不韋認爲子楚可以利用,於是想方設法接近他、討好他。呂不韋首先通過安國君的寵妃華陽夫人爲子楚爭取到皇太子的身份,接著又爲他物色了一位絕色美女。這位美女本是呂不韋的愛妾。嫁給子楚時己有孕在身,不久,這位美女就爲子楚生了一個兒子,取名贏政。安國君死後,子楚繼承了皇位,子楚死後,贏政即位。贏政就是後來的秦始皇。但有人對此說表示懷疑,明代史學家王世貞認爲,這是呂不韋爲保住其取得的榮華富貴,自己編造出來的故事。原中國科學院院長、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則認爲,這種說法始于西漢初年,是呂後爲奪權而讓諸呂編造、散佈以便製造輿論的,其目的是爲了說明天下本是呂家的,現在被劉家奪去,理應由呂家再奪回來。以上幾種說法,哪種說法可靠,至今尚無定論,秦始皇的身世至今也還是個謎。原貼地址:http://club.travel.sohu.com/read-lishi-3360-0-4.html呂不韋事迹中最爲世俗之人所矚目的,是關於秦始皇血統的傳說。秦始皇身世之謎中趙姬有孕,後歸子楚的說法始見於司馬遷《史記》,然而明代已有學者指出此說乃“戰國好事者爲之”。自然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即如王世貞《讀書後》所推想,呂不韋客借此醜化秦皇,“而六國之亡人侈張其事,欲使天下之人謂秦先六國亡也”。後世文人炒作這一傳聞,以豔市俗,則是出於另外的目的。而秦始皇私生之說即使屬實,這種男女私秘,知情者也只有呂不韋、趙姬和子楚,而他們都是絕無可能宣露於外的。以嚴肅的眼光看歷史,秦始皇就是秦始皇,嬴政也罷,趙政也罷,呂政也罷,都不應當影響我們對於他的歷史作用的評價。 http://www.tianshui.net.cn/2005/4-30/09101443480.html衆所周知,秦始皇姓趙,史學界有關專家認爲,秦始皇生於正月,故起名爲正,古代通政,因此寫作政。至於爲什麽姓趙,有人指出秦始皇出生在趙國,古代有以出生地爲姓的習俗。晁福林教授說,古代的姓氏很複雜,姓和氏不一樣。秦始皇爲什麽會姓趙,是因爲趙姓與嬴姓是同一宗,趙姓是嬴姓的一個分支。秦始皇不僅有趙姓之說,還有人認爲他姓呂。秦始皇又怎麽會姓呂?專家們一致認爲這牽連到秦始皇的身世問題。據《史記》記載,嬴政的父親子楚在趙國做人質時,當時趙國的政治投機商呂不韋鑽了秦國宮廷的大空子。呂不韋與子楚密謀,由呂上下活動,竭力促成子楚成爲秦國的太子。並想方設法讓子楚與懷有自己骨肉的歌舞女趙姬結合。趙姬生下嬴政後自然成了子楚夫人。子楚坐了3年王位,便死掉了。北師大歷史系教授晁福林說,這是一個千古之謎。儘管有許多人對《史記》中的記載産生過質疑,但沒有強有力的論據可以推翻司馬遷的說法。所以,我們不得不同意司馬遷的觀點。孫家洲認爲,這只不過是一個傳說。《史記》雖然具有文學色彩,但它並不移花接木。《史記》記載,(趙姬)至大期時,生子政。期,古音爲ji,即一周年。就是說子楚娶了趙姬一年後,趙姬才生嬴政。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這樣的話,嬴政是子楚所生,還有什麽問題。秦始皇果真是私生子?由於年代久遠,事實已無法查實,但也有專家對《史記》關於始皇的記錄提出質疑。在這部史書中,秦始皇的形象始終不怎麽樣。司馬遷因禍遭到殘酷的宮刑,在他的筆下,歷代酷吏、暴君多少被塗上不良的墨迹,“也不能排除,司馬遷在記錄秦始皇時,因反感而誇大其辭。”這位專家說。http://www.history.com.cn/detail.asp?newsid=20010202103619996&catcode=060903《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了這樣一個嬴政實爲呂不韋之子的傳奇式故事,說嬴政的母親原來是呂不韋之姬,但子楚被她的美色所迷而要她,呂不韋勉強地把她獻給了子楚。趙姬足月後生下嬴政,子楚遂立趙姬爲夫人。據《史記》記載,她來到子楚之處時已經懷孕,而子楚並不知道。在文中所描述的“至大期時”,她生下政,因此他的生父是呂不韋——雖然由於懷孕期長,子楚及世人都認爲是子楚之子。後來子楚登上王位,封趙姬爲王后,嬴政爲太子,呂不韋爲丞相。此說爲班固所接受,於是《漢書》徑稱嬴政爲呂政。蔔德《中國的第一個統治者》,對此有進一步的討論,認爲這一描述不尋常的懷孕期的話是一個不知其名的人加在《史記》之中的,爲的是誹謗秦始皇,說明他政治的和出生的非正統性。要做到這點,難道還有什麽更好的辦法,即不但把他說成是私生子,而且把他說成是商人(在傳統上商人被後世的儒生列在社會最低的階層)之子?這句插入的話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因爲直到近期爲止,關於秦始皇是私生子的說法幾乎沒有人懷疑過。但《史記》是否被篡改也沒有明顯的證據。明代王世貞《讀書後記》懷疑《呂不韋列傳》這段記載的真實性,提出兩條理由:一是呂不韋爲使自己長保富貴,故意編造自己是秦始皇的父親的故事;二是呂不韋的門客罵秦始皇是私生子以泄憤,而編造此說。郭沫若《十批判書》也懷疑呂不韋爲秦王政生父之事,指出三個疑點:(一)僅見於《史記》而《戰國策》卻不記載,沒有其他的旁證;(二)和春申君與女環的故事如同一個刻板印出的文章,情節太類小說;(三)《呂不韋列傳》又有“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之說,顯然與上述故事自相矛盾。轉眼間,兩千多年過去了,有關秦始皇身世的爭論仍未取得一致看法。但不論趙姬是否是有娠而嫁,還是嬴政真爲皇室血脈,這些謅議均無法掩映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或許,這不足道矣。 http://www.6park.com/news/messages/11558.html秦朝統一戰國末年,秦國出現大量人才,而部份是受到其他諸侯迫害或得不到重,以至流落秦國,其中包括提倡秦國變法的商鞅、大破蘇秦合縱之計的張儀、還有建議遠交近攻的範雎,最後還是李斯的離間政策,完全分化六國,終使秦始皇統一天下。秦朝簡史(西元前221年-前207年)秦本身是西周諸侯國中一小國,春秋秦穆公時,用百里奚,向西發展,到了戰國時更人才輩出,先後有商鞅、張儀、範雎等,國勢日益強盛。到了秦王政時,任用李斯,加上秦王大略,秦始皇二十六年,成功統一六國,確立了中國版圖。秦王統一六國後,一直以強權控制臣民,秦始皇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南征北伐,以至民怨沸騰,百姓受苦。秦始皇三十七年,他東巡之時,病逝沙丘,丞相李斯與宦官趙高,謀殺太子扶蘇,並擁立胡亥,是為秦二世,不久陳勝吳廣等揭竿起義,圖推翻秦皇朝,這是中國史上第一次平民革命,六國遺民也乘機起來作亂,其中以楚國遺臣項羽最為強大,還自稱西楚霸王;另外亭長出身的漢王劉邦,也是一強大勢力。當劉邦大軍迫近鹹陽時,宦官趙高弒掉二世,改立二世姪子嬰為王,但子嬰登基後,把趙高殺掉,不久劉邦軍抵鹹陽,子嬰出降,接著,楚軍也到,項羽殺子嬰,燒皇宮,秦亡。由秦滅六國到子嬰出降,前後只有十五年。http://hk.geocities.com/tsaotsaohk/d.htm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為秦莊襄王之子。因為在趙國出生,又叫做趙政。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王政初即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和宦官嫪毐所把持。西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平定了嫪毐的叛亂,隨後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並任用尉繚子、李斯等人。自西元前230年至西元前221年,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自稱「功高三皇,德高五帝」,創建「皇帝」尊號,自稱始皇帝,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另外,嬴政認為謚號乃是「子論父,臣論君」,大為不妥而廢除之,而改用計數方式的世數尊號。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旋即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還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遊,到處刻石紀功,炫耀聲威。為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渡東海求神仙,耗資巨大。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遊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是為秦二世。並賜太子扶蘇死。自古以來,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但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實為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功績不可泯滅。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http://zh.wikipedia.org/

秦始皇的故事

第一个称皇帝的人——秦始皇 儿时历大难 少年成帝王 秦始皇的出生和他的父亲子楚做人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因为他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很高。 子楚就是秦昭王的孙子,即太子安国君(秦始皇的爷爷)的儿子。子楚的母亲夏姬不被安国君宠爱,子楚又在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排在中间,不是长子,所以地位很低,挑选人质时便选中了他。 子楚在赵国很不得意,但吕不韦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吕不韦当时已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他很会投机,见到了子楚便觉得他像个贵重的商品一样奇货可居,将来可以借他赚取功名利禄(这就是现在“奇货可居”这个成语的来历)。吕不韦很熟悉秦国的内幕,知道安国君虽然最宠爱华阳夫人,但她却没有儿子,便打定注意要让华阳夫人过继子楚为子,那么以后在太子安国君即位后,子楚也就是太子了,自己肯定会利用特殊的政治资本赚来无数的钱财。 主意已定,吕不韦便付诸行动了。他拿出了1000金作为本钱,其中的500金送给子楚,让他广交朋友,500金则用来购买奇珍异宝,然后带着去了秦国。他很精明,没有直接去见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而是采取了更稳妥更有效的迂回策略:去找华阳夫人的姐姐。吕不韦施展口才,说子楚如何贤达,如何聪慧,广交天下朋友,富有大志。虽然身处异乡,但天天想念慈祥的安国君和贤惠的华阳夫人,还经常对他说“夫人就是子楚的上天”,有时到了深夜还思念得流泪。说到最后,见华阳夫人的姐姐被他的话打动了,便请她将礼物转交给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接受了吕不韦替子楚交给她的礼物,又听说了子楚对她和安国君的态度,便对子楚有了好感。 吕不韦又劝说华阳夫人的姐姐去游说华阳夫人,让她尽早在众公子中挑选一个好的作为自己的儿子,并立为储君,那么以后即使在秦昭王死后也能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子楚便是最合适的人选。吕不韦商人式的精明算计,正好是华阳夫人日夜耿耿于怀的心事,姐姐来了一提此事,正中下怀。于是,华阳夫人便利用安国君的宠爱,说服他立子楚为继承人。 事情办成了,子楚的处境和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给了子楚足够的钱财,还让吕不韦做他的师长,扶助子楚。 从此,吕不韦便长住在了邯郸,和子楚一起广交天下宾客,等待回国做太子、准备以后继承王位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为了更好地笼络子楚,吕不韦还给子楚送去一个擅长歌舞的美女,因为是在赵国的都城,所以历史上称她为赵姬。后来,赵姬给子楚生下一子,这就是秦始皇。开始他姓赵,因为出生在赵国。因为是生在正月,所以名字叫正,后来就改为政。等到回到了秦国,才改成了国姓嬴。 秦始皇刚出生,秦国和赵国便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第二年,赵国在秦国围攻时想杀死子楚,结果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重金贿赂了守城门的官员,逃出了邯郸城。秦始皇和母亲在外祖母家的掩护下,逃过了杀身之祸。 六年后,公元前215年,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这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太子就是子楚。此时,秦国和赵国的关系也恢复到以前的友好状态,秦始皇和母亲得以回到秦国。安国君在位时间很短,先是为父亲服丧一年,正式即位后仅仅三天便死了。子楚即位,就是秦庄襄王。刚即位,便让吕不韦做了相国,还封为文信侯。但子楚在位时间也不长,仅三年便死去了。公元前247年,刚13岁的赢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政事便落入了吕不韦和赵太后之手。 励精图治灭六国 赢政做了秦王之后,吕不韦的权势更大了。而且取得了“仲父”的称号,他食封大邑万户,还拥有上万名家僮,财富巨万。同时,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他又召集很多的门客,让他们搜集史料,最后辑成了《吕氏春秋》。 赵太后在先前被吕不韦送给子楚之前和吕不韦很要好,现在虽然地位尊贵,但子楚已经死去,守寡时间一长,便和吕不韦又重新走到了一起。此时,秦始皇已经长大,吕不韦也害怕她和太后私通的事被发觉,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便给赵太后找了个替身,这就是嫪毐,让他冒充宦官进宫,在净身时赵太后买通了执行的人,让这个假宦官进去供赵太后享乐。 这样,在秦始皇的身边有了两个对他政权构成威胁的人,一个是吕不韦,一个就是嫪毐。在秦王八年,即公元前239年,秦始皇满二十一岁,依照秦国的旧制,第二年要举行加冠礼,然后就可以亲政了。而吕不韦和嫪毐却在此时向他示威:吕不韦公开拿出了《吕氏春秋》,嫪毐则依仗赵太后的势力,私自分土封侯。秦始皇在挑衅面前不动声色,而是按计划举行了加冠礼,而嫪毐却等不及了,他想乘机叛乱,杀掉秦始皇,结果被早有防备的秦始皇平息,自己被捉,最后处以车裂酷刑,诛灭三族。他的同党被诛杀的有二十多人,牵连的多达四千多家。赵太后和嫪毐生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杀,赵太后则被软禁起来,经过群臣的劝说,秦始皇亲自把母亲接回咸阳。 除掉嫪毐的第二年,秦始皇又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赶出咸阳,让他到自己的封地洛阳。两年后,秦始皇为了避免吕不韦和其他国家串通作乱,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中对吕不韦大加斥责:“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却能封土洛阳,食邑十万?你和秦国又有什么亲缘,却得到仲父的称号?你快给我滚到西蜀去吧!”吕不韦知道自己去也是最后难免一死,干脆服毒自杀了。 对自己政权的威胁都清除了,秦始皇便开始对东方的六国采取了军事行动。他继承了祖辈的基业,而且发扬光大,在秦始皇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文臣如谋士李斯和尉缭,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武将则有蒙恬、蒙武、王翦和王贲。秦始皇继续用“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 最先灭掉的是韩国,秦王十四年,即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三年后,秦国俘虏了韩王,灭掉了韩国。 然后秦国攻打赵国,俘虏了赵王,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称代王。到秦王二十五年,代王也被俘,赵最后灭亡。 在秦王二十年,王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秦兵打败了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向辽东方向出逃。后来,燕王只得杀死了曾经派荆轲刺杀秦王的太子丹,把他的头献给秦军求和。到秦王二十五年,燕国最后的一个王——喜被俘获,燕国也被灭了。同时,魏国也被秦军灭掉。 秦王二十三年,攻打楚国的秦军因为兵力太少,被楚军打败。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了六十万重兵,结果,王翦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拿下了楚国。 最后灭掉的是齐国。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其他五国一样。因此,齐国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等到秦王二十六年,五国都被灭掉后,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秦国大将王贲在最终灭掉燕国后,领兵大举南下,一战俘获了齐王。至此,秦灭六国,十年统一了中国。 政治改革建帝国 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秦始皇改变了历来的帝王称号。他让大臣们讨论他的称号,有的主张用“帝”,有的主张用“皇”,这主要来自远古的传说三皇和五帝。结果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了三皇和五帝,最后将皇和帝并称为“皇帝”。由皇帝来掌握全国的政权,不再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各管一地,致使最后诸侯各自独立,中央无法控制,这才导致了天下大乱。 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对名称也做了规定:皇帝自称用“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皇帝的印信专门用玉做成,叫做玉玺。而且只有皇帝的印信才能叫做玺。同时,皇帝的妻子称“皇后”,父亲称“太上皇”,母亲称“皇太后”。 秦始皇为了将大权集于一身,每天都日理万机,白天审理案子,晚上还要批阅公文,而且给自己定下了工作量:每天必须批完一石公文才能休息。一石在当时是120斤,相当于现在的60斤。 秦始皇对中央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则是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皇帝的诏令一般由御史大夫转交给丞相去执行。 三公的下面是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负责传达皇帝命令,以及皇帝的警卫;卫尉,就是宫廷的警卫首领,负责皇帝住所的日常守卫;太仆,主要工作是负责侍从皇帝,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掌管全国的司法事务,负责审理重案要案;典客,负责国家的外交事务,同时负责内部少数民族的事务;宗正则是专门管理皇室事务的官员;治粟内史,管理中央财政,并负责全国的税收工作;少府是皇帝个人的财政官员,管理归皇帝私有的山泽湖泊和宫廷手工业。 在地方,加强君主集权的重要措施是实行了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治体制的历史性变化,代替了原来的分封制。在讨论时,李斯反对分封制,周朝因为分封制,将子弟封到各地为王,几代之后,关系就疏远了,不可能像原来那样团结,致使周朝分崩离析。天子无法控制,徒有其名。应该设置郡县,由皇帝亲自任命官吏进行治理,罢免权也操纵在皇帝手里。这样就能使天下长期稳定,政权永远掌握在中央皇帝的手里。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设立了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郡守,县 的长官有两个名称,一是县令(万户以上),一是县长(万户以下)。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是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基层百姓五家为一个单位,由伍长负责。什则由十家组成,由什长负责。 秦朝对于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制定了很多处罚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样享有特权,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处罚。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对于官吏要求很严,必须通晓法律,但也给了很高的地位,不但是政治地位,法律的学习也向官吏请教,即“以吏为师”。 除了政治体制改革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集权统治。 第一,修造长城。秦始皇下令将原来六国的首都和各自修造的长城拆毁,然后统一修造抵御北面匈奴的长城。秦的长城西起陇西的林洮(现在的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现在大同江一带),东西长达万里。第二,没收天下的兵器,然后熔化铸成十二个巨大的铜人,每个有24万斤,防止天下人作乱。第三,修建官道,即弛道。以咸阳为中心,共修成三条,一条向北通到了内蒙,叫做直道。一条通向东面的河北和山东,直到海边。一条向南,通两湖和江苏。弛道宽达五十步,两旁每三丈远就种一棵青松树。弛道的建立,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令的及时传达。第四,为了根绝先前六国后裔的反叛行动,秦始皇将后裔贵族们连同富豪一块迁到了咸阳,这样便于监视,同时也繁荣了都城的经济。 同时,秦始皇还改革并统一了原来混乱的度量衡和货币,汉字也得到了统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 秦时的疆域异常辽阔,北到长城和阴山,南到南越,即现在的岭南地区,秦还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进行管理。疆域的西界是陇西,东则延伸到了辽东。 苛政猛于虎 焚书又坑儒 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敢再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全国进行焚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 只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无法抹去的一大污点,极大地抵消了他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 不仅是焚书坑儒,秦始皇的暴政还体现在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导致民怨沸腾。 秦始皇很喜欢六国华丽的宫殿,所以,每当灭掉一个国家,他都要让人将宫殿的图画下来,然后在咸阳照样仿造。等全国统一了,他还曾经想造一个最大的苑囿,西起雍、陈仓(现在陕西凤翔和宝鸡地区),东面延伸到函谷关(现在河南灵宝),长达千里。最后被秦始皇的侍从、侏儒优旃(音沾)劝止。优旃对秦始皇说:“这样可太好了,有了这么辽阔的皇苑,我们可以多放养些猛兽,如果六国的后裔有人敢从东方进攻,就把这些猛兽赶出去将他们吓跑。”秦始皇一听,不禁大笑,于是就打消了建这个巨大苑囿的打算。 最大的苑囿没有建成,但秦始皇却建了其他很多的宫殿,单单咸阳的周围就建有宫殿二百七十多座,行宫在关外有四百多座,关内三百多座。在这些宫殿中,最大最有名的还是阿房宫。因为在秦末已经被项羽烧毁,所以其规模究竟有多大,现在无法估计,但根据历史记载,光阿房宫的前殿的东西就宽达五百步,大约相当于七百米。南北有五十丈,相当于一百一十五米。殿的门用磁石砌成,主要是用来防止人带兵器行刺。在殿门前排列着十二个铜人,即用没收民间兵器熔铸而成的那十二个铜人。 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十多万人。加上其他的用工,如修建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秦朝因为实行法治,反对儒家思想,没有像后来那样限制妇女从事公众活动。儒家主张和长辈同住,以便尽孝,秦则要成家的男子和父母分居,这样国家可以按照户数多收赋税。 苛捐杂税,加上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如同水深火热,由于原来的秦国变法,被东面其他国家称为“虎狼之国”,现在统一后,暴政使秦朝真成了“虎狼之国”。人民动不动就触犯了法律,处罚也相当严厉,特别是当时的野蛮的肉刑制度,常将犯人的脚砍断,造成大量的残废人。原来百姓渴望统一,结束无休止的战争,是想从此过上安宁的日子,现在秦的暴政让他们失望至极,秦的民心丧失是它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曾经劝说过秦始皇:“现在天下刚刚安定,但远处的民众还没有彻底安定,士人们现在也都在推崇儒家的主张。父皇这样用严酷法律治理天下,儿臣担心会令天下不稳。希望父皇能认真考虑,改变政策,安定人心。”秦始皇听不进扶苏的话,反而斥责扶苏多事。最后,秦始皇将扶苏派到北面边境的军队里做监军,和大将蒙恬一起抵御匈奴。 秦始皇不听劝告,仍在一意孤行,秦在民众的诅咒下气数将尽。楚国旧地的民谣中有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在公元前221年,即秦始皇三十六年,在秦的东郡(现在河南濮阳)有一块陨石坠落,于是有人便趁机在上面刻了诅咒秦的一句话:“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得到消息,火冒三丈,派御史严厉追查刻字的人,但最终也没有查出来。御史便将附近的住户全部处死,又将刻有字的陨石毁坏。但这丝毫不能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
參考資料 http://www.ccnt.com.cn/wisdom/shihe/diwang/qinshihuang3.htm

三國志

源結義︰正史並無寫到三人有結拜 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齡:關羽要比劉備大)2.溫酒斬華雄︰實華雄死於江東猛虎孫堅刀下,三演反把孫堅寫成是華雄的手下敗將,這對孫堅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戰呂布︰呂布實被孫堅擊退.. (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4.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只有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袞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長沙太守孫堅和曹操只有這十三家,孔融當時正忙於對付黃巾賊,不可能分身去討董,陶謙當時只有貢獻一些金錢,並無參加戰役,馬騰當時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參加討董行列,當時公孫瓚正要對付鳥桓,亦不可能參加討董行列,至於張楊當時和劉備一樣,只是義勇軍,而劉備當時亦只是跟隨出証.5.斬顏良,誅文醜: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醜的卻是曹操的部下所為。6.張飛鞭督郵︰實乃劉備所為7.徐州誅車冑、古城斬蔡陽:此乃劉備所為。8.土山約三事:那次戰役關羽是戰敗被擒,并非有“土山約三事”如此堂皇之事。9.曹操獻刀殺董卓:曹操認為卓終必敗,不領董卓情~逃歸鄉里..曹操獻刀,不見正史..應是虛構10.連環計︰無記載有貂蟬之人 呂布與董卓爭奪一婢女而起11.關羽降曹︰無特別記載 應為自願(在三演所編造的關羽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保護二皇嫂”,但這是與史實不符的。根據史書記載︰劉備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關羽守下邳。劉備的妻子應該隨劉備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進攻小沛時,劉備戰敗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隨關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說,關羽在投降時,身邊並沒有什麼“二皇嫂”。) 12.過五關斬六將︰ 此五關相距甚遠 也無聯繫 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13.被斬的六將︰三演說被斬的六將是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這幾個人都不見史書記載,連名字也是虛構的。他們的出場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挨關老爺一刀。14.孫堅之死︰孫堅死於硯山...由於單騎輕出,只帶幾名隨從遭黃祖設伏以落死及流失射死15.孫策之死︰實乃遭刺客暗算 不治(在攻打陳登的途中亦是單騎輕出,不過更誇張…只有自己一個人去打獵...無巧不巧被許貢的三名家客給盯上(許貢死於孫策之手)即做孫策曉勇,但臉上一箭,受創極深雖有黃蓋等人後來極力搶救但仍回天乏術)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記載太少。。。無名過客而已17.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劉備和諸葛亮、徐庶等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別劉備,進曹營﹔18.火燒博望︰非諸葛實乃劉備手筆.. 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19.糜夫人傷重跳井自殺、超雲推倒土牆蓋井︰正史記載..甘夫人和糜夫人在當陽皆安然無恙..故也沒有超雲推倒土牆蓋井的事情啦 ^^20.長板坡七進七出︰趙雲護送家小撤退 十分平淡21.怒吼長坂橋︰曹軍夏侯傑因此肝膽俱裂被嚇死= = 是小說的誇張手法..22.苦肉計︰正史上確有黃蓋詐降曹操一事..但苦肉計置疑..23.舌戰群儒︰無此事 諸葛面見孫權而已..諸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構。24.孫夫人投江︰孫夫人與劉備的婚事,本來只是歷史上無數次政治性聯姻之一。是孫夫人去荊州..並沒有劉備跑到東吳去娶親。這裏並沒有多少男歡女愛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時,劉備已年近半百,而孫夫人不過二十上下,年齡相差約三十多歲..一個是貪圖皇位的梟雄,另一個是任性而為的驕女,彼此互不信任,何來歡愛?所以,劉備入益州不久,孫權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孫夫人也毫不猶豫地回了娘家,還差點帶走了劉備的寶貝兒子阿斗。從此,她一去不返,杳無音信,與劉備恩斷情絕。後孫夫人投江自盡是假,沒有此事..劉備呢?佔據益州之後便娶了寡居的吳氏(吳懿之妹,劉璋之嫂),也看不出對孫夫人有什麼留戀。正因為這樣,在《三國志.蜀書.二主妃子傳》中竟沒有一句話提到孫夫人!史書上沒有記載孫夫人的最後結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絕不會為了劉備而殉情自盡的。25.智激周瑜︰此詩(索二喬)出于曹植之手。。。當時還未出現 26.周瑜智算蔣干︰實蔣干赤壁后游說周瑜。。。。。不成(歷史上的蔣干沒有說服周瑜,就回來了,稱贊周瑜雅量高致,並沒有中計,而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幾年以前。)27.龐統連環︰並無記載 連環是曹操之決策,龐統未曾參與過赤壁之戰。28.草"船"借箭︰無此事,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借箭的是公瑾。)29."草"船借箭︰在唐代時 張巡在安史之亂中,曾在夜間用草人垂下城牆賺了令狐潮幾十萬隻箭 ←(這是補充.. ^^)綜合(20)(21)就變成草船借箭哩 一▽一30.乞求東風︰純屬虛構(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31.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這是作者為醜化曹操,樹立關羽的高大形象而虛構的。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32.戰長沙: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並未發生戰斗。33.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34.諸葛三氣周瑜︰周瑜當時並未注意過諸葛亮。。。極少碰面…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后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國吊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35.征漢中:征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36.賠了夫人又折兵︰單純的政治婚姻。。。。。無他37.周瑜之死︰周瑜死于巴丘 操勞過度38.計借荊州︰實乃魯肅之計 以劉抵曹39.馬騰討董卓︰馬騰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馬,不但沒有參加討董聯盟,而且還幫助董卓鎮守長安。40.馬超興兵︰實乃背父 叛亂(至於馬騰之死,並非馬騰謀誅曹操被殺,馬超起兵報仇,而是馬超起兵反曹,所以馬騰被殺。)41.取蜀攻略︰由法正 龐統完成。。。。。。。42.張松獻地圖︰劉備入蜀后,拉攏法正與張松,並詢問蜀中的兵馬糧錢等情況,于是張松繪制了《西蜀地形圖》。43.喬國老應是"橋國老",還有和喬玄並不是同一人44.貂蟬︰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確有個導致董卓與呂布反目的侍女45.劉岱︰正史有兩個劉岱,反董卓聯盟的劉岱和曹操手下的劉岱並不是同一人46.韓遂幾歲︰演義中,曹操問韓遂幾歲,韓逐答四十,此處錯誤,此時韓遂已經七十多歲了47.關羽單刀會︰按照《三國志‧魯肅傳》和韋曜《吳書》的記載,並不是關羽到魯肅那裡去赴會,而是魯肅到關羽那裡去赴會,“單刀赴會”的孤膽英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 而三演本末倒置, “單刀”乃軍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48.關羽與同僚︰關羽與同僚的關系很不和諧(1)馬超︰聽說馬超歸附,對其不服,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與什么人相比?”(《三國志‧馬超傳》) (2)黃忠︰聽說黃忠為后將軍,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三國志‧費詩傳》) (3)糜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私人關系不和),叛迎孫權。”(《三國志‧麋竺傳》) (4)士仁︰“與羽有隙,叛迎孫權。”(《三國志‧楊戲傳》) (5)劉封、孟達︰二人鎮守上庸,關羽在襄樊之戰中請二人發兵相救,二人坐視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蔣琬面前評論關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憑恃英勇的名聲,帶兵沒有章法,簡直是主觀蠻干。”)(《三國志‧廖立傳》) (7)潘︰“亦與關羽不穆(不和)。”(《三國志楊戲傳》) 49.關公與女色:曹公與劉備圍呂布與于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公。公疑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來,關聖大帝也有七情六欲﹔關于貂蟬,正史上沒有記載。《三國演義》在呂布死了以后,也未對貂蟬作交代。關公月下斬貂蟬,大多史學家認為是虛構。如果是真事,關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50.關羽麥城凜然拒降:孫權使人勸降,關羽詐降,在城頭虛插旌旗,從別門撤退,被呂蒙算到,半路截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關羽亡命:《三國志‧關羽傳》說關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縣,今河北涿州市)”那麼,他作為山西人,為什麼亡命到了河北呢?史書並沒有交待。三演中,關羽自述說︰“因本處勢豪仗勢凌人,被吾殺了。” 52.五虎將:劉備並沒封什麼【五虎大將】,只不過上面五人的軍職是最高的,關羽(前將軍),張飛(車騎),馬超(驃騎),黃忠(後將軍),趙雲(翊軍將軍,最低),而且自從關羽伐魏,建安二十四年到章武二年短短四年間,關張馬黃都死了...53.《後出師表》:乃後人偽托,並非諸葛亮所作;54.追命呂蒙,玉泉顯聖:不用說也知道是子虛烏有,不多說。55.八陣圖石伏陸遜︰置疑56.七擒孟獲︰虛構 並無此事(歷史上確有諸葛亮南征之事,也確有孟獲其人。但七擒孟獲《三國志》上沒有記載,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漢晉春秋》時說了一句“七擒七縱”,但具體過程沒有記載。孟獲后在蜀國任御史中丞,是文官。)57.孔明伐魏︰並無七次 實伍次 輸的沒演義那麼漂亮58.火燒上方谷︰即是孔明差點燒死司馬懿和魏延那回,純熟虛構59.六出祁山: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60.木牛流馬:其實,木牛就是獨輪車,流馬就是今天很常見的四輪小拉車。一說木牛是四輪車,流馬是一種頭部比較尖的船。61.諸葛亮用兵如神:諸葛亮擅長內政治理,用兵並不是強項。62.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確有此事,但並非諸葛亮遺計,而是司馬懿心虛。“死諸葛走生仲達”的依據是《漢晉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漢晉春秋》的記載是:諸葛亮死後,蜀軍秘不發喪悄然撤退,司馬懿有所發覺,驅軍追趕。兩車相近時,蜀軍長史楊儀命蜀軍“反旗鳴鼓,欲向魏軍”,司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當時在魏軍中就傳開了“死諸葛走生仲達”的笑話。蜀軍“入谷然後發喪”。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卻成了蜀軍推出一輛四輪車,車上端坐著諸葛亮木偶像,司馬懿疑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63.曹軍潼關戰馬超事︰戰斗確實很激烈,但是《三國演義》寫曹操割鬚棄袍乃得脫則完全是為丑化他。實際上,潼關大戰,曹操是贏家。64.曹真︰病死於洛陽,並非被諸葛亮寫信罵死= =65.諸葛亮罵死王朗︰王朗病死於228年,並未隨軍出戰..王朗被罵死,完全虛構。66.馬超戰張飛︰正史上,是馬超私自寫信給劉備~~請求投降,並無二人大戰~李恢勸降。67.空城計 ︰虛構 靈感應該來自趙雲的空營計 (諸葛亮只是在最後一次北伐時才與司馬懿相持於渭水。但作者寫空城計又是有所本的,這個“本”就是《三國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沖三事”,但它是假的。因為諸葛亮屯兵漢中陽平時,司馬懿還是荊州都督,無緣與諸葛亮抗衡。當時諸葛亮駐今陝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何談空城計?)68.魏延反叛︰其實魏延才是受害者69.落鳳坡落鳳︰龐統進攻雒城時中箭死去,並非死於落鳳坡。70.黃忠戰關羽︰純虛構..並無關羽義釋黃忠的故事..正史中~關羽嫌棄黃忠老…又怎會有「義釋」。71.關於年齡:几個主要人物的年齡,從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呂布→趙云→關羽→劉備→張飛→魯肅→周瑜

參考資料http://www.hkhorsetrack.com/email/200502190.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60809677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62105951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71601672
可參考此網之討論,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不同之處
可參考問題:
三國志的簡述.
三國爭議???
三國演義是什麼時代所作的??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差異在哪裡?
三國演義算野史嗎
-------------
三國志是史書(四史之ㄧ;亦在24史之列)
三國演義是小說(白話章回小說)
成書年代不同:
三國志陳壽編著;寫於晉代
三國演義為羅貫中所寫;寫於明末清初之際
-----------------
三國演義,明羅貫中撰,一百二十回,章回體小說.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專演說三國故事,自漢靈帝中平元年起,至晉武帝太康元年吳亡止,共九十七年.皆排比三國志及注,間採稗野史,雜以臆說而成.羅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太原人.工曲,善為通俗小說,著有三國志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三遂平妖傳、隋唐兩朝志傳、說唐、殘唐五代史演義、粉妝樓、、等.三國志,晉陳壽撰,六十五卷,南朝宋裴松之注.記載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分為魏、蜀、吳三志,二十四史之一.陳壽,(西元233~297)字承祚,晉安漢人(現今四川省南充縣).少舉孝廉,除著作郎.撰三國志.裴松之,(西元372~451)字世期,南朝宋聞喜人.博覽墳籍,立身簡素,累官太中大夫.奉敕注陳壽三國志,網羅繁富.又著晉紀、文論 等.http://jinyong.ylib.com.tw/snowtalk/show.asp?no=3128&ch=history
------------------
問 題:三國歷史....正史
問 題:三國時代..正史!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71511346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71808516

台灣國慶日的由來


十月十日:國慶日滿清統治中國以後,種族歧視非常嚴重,對漢民族施用種種慘酷的壓迫;到了清末政府腐敗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財,人民的生活已到窮途末路了。加上帝國主義不斷向中國做經濟、文化侵略,中華民族受到這種侵略辱,不僅人民無以聊生,連國家也面臨覆滅的命運。國父孫中山先生看到這種情形,知道民族已經面臨存亡的關頭,如果不推翻滿清政府,便無法拯救中國。於是便集合許多同志進行革命工作。國父決心革命的時候,年紀才二十歲。當時他是以學堂做為鼓吹革命的根據點,並且利用行醫看病的機會,向外一步一步擴展,吸收同志。到了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時,國父組織興中會,革命組織才成立。從那時候起,轟轟烈烈的革命行動才一次一次的展開來。國父發動的革命前後有十一次。其中以第十次的「黃花崗之役」最為壯烈,犧牲也最慘重;而促使清朝皇帝退位,建立中華民國的一役則是 國父領導的第十一次「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國父所領導的十一次革命如下:第一次革命:西元一八九五年的廣州之役,陸浩東被捕殉難。 第二次革命:西元一九00年的廣東惠州之役,史監如被捕犧牲。 第三次革命:西元一九0七年四月十一日的廣東潮州黃崗之役。 第四次革命:同年四月二十二日的惠州七女湖之役。 第五次革命:同年七月二十七日的欽州防城之役。 第六次革命:同年十月二十六日的廣西鎮南關之役。 第七次革命:西元一九0八年欽廉之役。 第八次革命:同年三月的河口之役。 第九次革命:西元一九一0年一月的廣州新軍之役。 第十次革命:西元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的黃花崗之役,七十二烈士壯烈犧牲。 第十一次革命:西元一九一一年(宣統三年)十月十日的武昌起義,推翻滿清政府。 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駐軍武昌的新軍工程第八營熊秉坤首先發難。接著各營也相繼響應,革命軍氣勢如虹,銳不可檔。武漢三鎮首先光復,各省也紛紛光復。清廷眼見大勢已去,只好宣佈退位。三千多年的君主政體,至此終於結束。武昌起義是在農曆八月十九日,以陽曆推算起來,正是十月十日。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特殊而且值得紀念的日子。因此政府特別訂定這一天為「國慶日」,也稱為「雙十節」。
參考資料 http://www2.ctps.tp.edu.tw/country/holiday/hldy_a/hldy_a9.htm
相關詞:
國慶日,
國慶日煙火,
美國國慶日,
大陸國慶日,
國慶日放假,
國慶日的由來,
今年國慶日,
法國國慶日,
國慶煙火,
世界各國國慶日


鬧鬼節

一年中最“鬧鬼”的這天夜裡,各種妖魔鬼怪、海盜、外星來客和巫婆們紛紛出動。兩千五百年前,居住在大不列顛的居爾特人,他們相信世人的生活是由神明所主宰的。相信死亡之神 Samhain在10月31日的夜晚會和逝者一起重返人間,這天居爾特人燃起大火,焚燒動物以作為給死亡之神的獻禮。有些居爾特人用動物的頭或皮毛做成的服飾打扮自己,就是今天歐美萬聖節化粧舞會的由來。死亡之神的夜晚,是令人驚駭的時刻,象徵冬天的來臨,這就是萬聖節前夕的初始。今天歐美國家慶祝萬聖節,宗教的意義轉薄,經由現代創新又求變的化裝舞會,傳遞出對萬聖節的緬懷。
在中世紀,人們穿上動物造型的服飾、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萬聖節前夜驅趕黑夜中的鬼怪。儘管後來基督教代替了這樣的宗教活動,早期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了。現在,孩子們帶著開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種服飾、面具參加萬聖節舞會,這些舞會四周的牆上往往懸掛著用紙糊的巫婆、黑貓、鬼怪和屍骨,窗前和門口則吊著齜牙咧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燈籠,孩子們還常常試圖咬住懸掛著的蘋果。

美國和加拿大的孩子們則在這天穿戴上古怪的服飾去按鄰居家的門鈴,並按傳統發出:「是款待我還是要我耍花招?」"Trick or Treat" 的威脅。鄰居們不管是否被嚇著,總是準備了一些糖果、蘋果等點心,孩子們則一一收入自己的袋內。



















十月三十一日萬聖節是西方的鬼節。不同於中國農曆七月的淒楚和可怕,反而是像慶典般地舉行千奇百怪、熱鬧多變的化裝遊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節日的由來吧!在西元前五世紀,愛爾蘭的喀爾特族Celtic人,將新年訂在10月31日並在這天大肆慶祝。因為他們相信每年到了這一天,所有時空 的法則都會失效,使得陰陽兩界合而為一,而此時正是遊魂出沒找替死鬼的大好機會。為了混淆遊魂們的視聽,村民在當天晚上都會打扮成鬼怪的模樣,並在村子裏熱熱鬧鬧的遊行,希望嚇走那些孤魂野鬼,不使他們得逞。而其中最悽慘的部分,當某些人被認為可能被鬼附身時,就會被綁在木樁上活活燒死,目的是為了警告其它鬼魂離遠點。 後來,萬聖節和羅馬人的豐收節溶合在一起,並在1840年左右,由愛爾蘭移民將萬聖節的傳統帶到新大陸美國。萬聖節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傳統------傑克燈籠。相傳有一個名叫傑克的酒鬼,曾設計將惡魔撒旦騙上樹,並在樹幹上刻了一個十字架,讓撒旦進退不得。於是困坐愁城的魔鬼和他協議,保證從此不再前來騷擾,才得以脫身。但也因此 ,傑克死後天堂、地獄都不歡迎他。於是,魔鬼便給了無處可去傑克一小塊灰燼,讓他得以在黑暗的地獄路上稍微有點光亮。傑克將灰燼放入一個打了許多洞的菜頭當中,好讓它燒久一點。因此,愛爾蘭人便用菜頭來製作他們所謂的"傑克燈籠"。但當移民到美國之後,卻發現新大陸的南瓜比菜頭普遍,於是便改為用南瓜雕刻並在裡面擺蠟燭囉! 參考資料http://www.webtime.com.tw/flower/hallween.htm

萬聖節

西元前五世紀,愛爾蘭的喀爾特族Celtic人,將夏末訂在10月31日,同時在這天慶祝新年。傳說中,每年到了這一天,所有時空的法則都會失效,使得陰陽兩界合而為一,因此,這是遊魂出沒找替死鬼的唯一機會。為了不讓這些遊魂得逞,村民在當天晚上,都會打扮成鬼魂,在村莊各地熱熱鬧鬧的遊行,希望嚇走那些孤魂野鬼。在這傳說中最悽慘的部分是,當村民認為某些人可能被鬼附身時,就會將他綁在木樁上活活燒死,目的是要"殺雞儆猴",警告其它鬼魂離遠點。隨著時間流逝,許多風俗習慣的傳統精神慢慢式微,到後來,裝扮成鬼怪或巫婆,變成只是一種儀式化的行為。1840年左右,愛爾蘭移民將萬聖節的傳統帶到美國,到了近代,萬聖節晚上,大家奇裝異服地上街狂歡,誰還擔心鬼魂附身的事。至於夜裡,小孩子打扮成各種鬼怪,興高采烈地挨家挨戶去討糖果,在各家門口大喊"Trick-or-Treat!",不給糖?那你就等著我們的惡作劇!這種"合法的勒索",倒不是源自喀爾特族,有可能是從西元九世紀的歐洲風俗演變而來的。在當時的習俗裡,每到11月2日的萬靈節(AllSoulsDay),基督徒就會到各村莊去乞求"靈魂之餅",這是一種方型的野莓餅。當遇到好心的人家施捨這種糕餅,基督徒就會為他死去的親人進行祈禱。當時人相信,即使是陌生人的禱告,也能幫助超度亡魂上天堂,因此一般人都不吝於施捨這種糕點。
參考資料 萬聖節的由來 http://home.kimo.com.tw/uuu66677/index10.htm

萬聖節的由來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聖節之夜。  關於萬聖節,人們或多或少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認知:知道萬聖節期間,許多公共場所乃至居家院落,都會布置上很多裝璜,諸如各式鬼怪呀、南瓜燈呀、還有黑貓以及巫婆的掃帚之類;孩子們會穿上每年不一樣的萬聖節服裝,拎著南瓜燈的提簍去挨家挨戶地討糖,說是『trick or treak』。除此之外,你還想多知道一點嗎?我們在此簡單介紹一下萬聖節的由來與習俗。  一、萬聖節的由來:  關於萬聖節由來的,傳說最多的版本認為,那是源於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著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卜燈(南瓜燈系後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游走於村落間。這在當時實則為一種秋收的慶典;也有說是『鬼節』,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  在中世紀的中歐,曾有過基督教摧毀異教徒的歷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慶典從未真正消除,不過以巫術的形式出現。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的萬聖節裡,還留有巫婆的掃帚、黑貓、咒語等痕跡。  二、Halloween一詞的產生:  很多民族都在萬聖節前夜有慶典聚會,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終約定俗成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譯成了萬聖節之夜。  三、『Trick or treat』的傳說:  孩子們今天著裝挨家要糖的習俗,據說起源於愛爾蘭。古西歐時候的愛爾蘭異教徒們,相信在萬聖節前夜鬼魂會群集於居家附近,並接受設宴款待。因而,在『宴會』結束後,村民們就自己扮成鬼魂精靈,游走村外,引導鬼魂離開,避邪免災。於此同時,村民們也都注意在屋前院後的擺布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而不至於讓它們傷害人類和動物或者掠奪其他收成。後來這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就成了孩子們取笑不慷慨之家的玩笑。  至於南瓜燈也至少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人挖空了南瓜又刻上鬼臉點上燭火用以驅散鬼魂的;另一種說是鬼魂點上的燭火,試圖騙取人們上當而跟著鬼魂走,所以人們就在南瓜表面刻上一個嘲諷的臉面,用以調笑鬼魂:哼!傻瓜纔會上你的當。傳說因為首用南瓜的是一位愛爾蘭人Jack,所以人們又將鬼臉南瓜燈叫做Jack-O-Lantern。  四、現在的萬聖節  萬聖節流傳到今天已經完全沒有了宗教迷信色彩,它成了一個孩子們的節目,也是年輕人化裝舞會的節目。  社會對節日的活動也一直做著正面的引導:要求大人教育孩子們不做恐嚇性的惡作劇,也要求大人帶孩子一起出門(一般是大人架車停在路邊,小孩去敲門討糖)。大人應該要求孩子只許去門口有節日布置的並點了燈的人家,否則不去打擾。另外討糖過程的始終必須站在大門口等待,不許進屋,討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檢查後纔許吃。對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給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給未包裝的食品。  公共場合以及居家周圍的節日布置都是自願的。鬼臉南瓜燈、白網黑蜘蛛等,都是節日的裝點,已全然沒有駭人之鬼魅色彩。有的女學生還端端在這時候會買一對南瓜或者鬼骷髏的耳環來佩帶。如果有哪家的布置做得過分恐怖了,會遭到有關方面的制止,媒體也會令其暴光,讓公眾指責。  萬聖節的服裝,也是萬人萬相,不是單調的大鬼小鬼了。有許多渠道教授人們如何制作萬聖節服裝。比如說制作最簡單的鬼服就用一張白床單頂在頭上,別忘了扣兩個洞留出眼睛就是;若是要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衣黑褲,再戴上黑禮帽,並在禮帽與頭頂之間藏一只絨毛小兔備用;還教大人如何把孩子打扮成小天使,白衣白褲,再從背後怎麼綁一個手電筒在頭上;也有教如何把孩子打扮成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的。當然服裝、道具業的商人們,就更有文章可做了。  學校在萬聖節是不放假的。有時學校出面組織晚會,有時不甘寂寞的學生們也會自己主辦小型晚會;而朋友、家人間互寄賀卡祝萬聖節快樂則成為每年十月間流行的習俗。如今網際網路的發達使得送萬聖卡更為方便經濟,有的網站還別出心裁地設計了各種具有聲響動畫效果的萬聖卡。  總之,萬聖節已成為西方人一個很普通的季節性節日。有很多人將此看作秋的結束以及冬的到來。萬聖節一過,人們就開始期盼感恩節、聖誕節乃至新年了。萬聖節早期象徵一年的結束與新年的開始,歐洲人除了舉辦儀式感謝太陽神讓穀物豐收,並深信醜陋面具可嚇走惡靈,這種觀念後來演變成為小孩變裝,按鄰居門鈴嚇人、要糖果吃的習俗。根據業者資料指出,基督紀元以前,每年10月31日對塞爾特族人(現在的蘇格蘭、愛爾蘭人)而言,象徵著一年的結束及新年的開始。這一天塞爾特族人舉行儀式,感謝太陽神讓穀物豐收,但這一夜是惡靈力量最強大的一天,因此牧師和祭司主持祭典,以安撫掌管死亡的神。   古時的歐洲人相信帶來厄運的惡靈,會被醜陋的面具嚇走,因此有人夜間出門,便會戴上面具,希望惡靈認不出他們,以保安全。到了第四世紀,因為基督教興盛,這一天改為上帝死亡日,相信上帝會趕走惡靈。       後來,演變成小孩穿上鬼和精靈的衣服,按鄰居家的門鈴,依傳統在西方國家,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聖節之夜。  關於萬聖節,人們或多或少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認知:知道萬聖節期間,許多公共場所乃至居家院落,都會布置上很多裝璜,諸如各式鬼怪呀、南瓜燈呀、還有黑貓以及巫婆的掃帚之類;孩子們會穿上每年不一樣的萬聖節服裝,拎著南瓜燈的提簍去挨家挨戶地討糖,說是『trick or treak』。除此之外,你還想多知道一點嗎?我們在此簡單介紹一下萬聖節的由來與習俗。  一、萬聖節的由來:  關於萬聖節由來的,傳說最多的版本認為,那是源於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著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卜燈(南瓜燈系後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游走於村落間。這在當時實則為一種秋收的慶典;也有說是『鬼節』,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  在中世紀的中歐,曾有過基督教摧毀異教徒的歷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慶典從未真正消除,不過以巫術的形式出現。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的萬聖節裡,還留有巫婆的掃帚、黑貓、咒語等痕跡。  二、Halloween一詞的產生:  很多民族都在萬聖節前夜有慶典聚會,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終約定俗成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譯成了萬聖節之夜。  三、『Trick or treat』的傳說:  孩子們今天著裝挨家要糖的習俗,據說起源於愛爾蘭。古西歐時候的愛爾蘭異教徒們,相信在萬聖節前夜鬼魂會群集於居家附近,並接受設宴款待。因而,在『宴會』結束後,村民們就自己扮成鬼魂精靈,游走村外,引導鬼魂離開,避邪免災。於此同時,村民們也都注意在屋前院後的擺布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而不至於讓它們傷害人類和動物或者掠奪其他收成。後來這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就成了孩子們取笑不慷慨之家的玩笑。  至於南瓜燈也至少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人挖空了南瓜又刻上鬼臉點上燭火用以驅散鬼魂的;另一種說是鬼魂點上的燭火,試圖騙取人們上當而跟著鬼魂走,所以人們就在南瓜表面刻上一個嘲諷的臉面,用以調笑鬼魂:哼!傻瓜纔會上你的當。傳說因為首用南瓜的是一位愛爾蘭人Jack,所以人們又將鬼臉南瓜燈叫做Jack-O-Lantern。  四、現在的萬聖節  萬聖節流傳到今天已經完全沒有了宗教迷信色彩,它成了一個孩子們的節目,也是年輕人化裝舞會的節目。  社會對節日的活動也一直做著正面的引導:要求大人教育孩子們不做恐嚇性的惡作劇,也要求大人帶孩子一起出門(一般是大人架車停在路邊,小孩去敲門討糖)。大人應該要求孩子只許去門口有節日布置的並點了燈的人家,否則不去打擾。另外討糖過程的始終必須站在大門口等待,不許進屋,討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檢查後纔許吃。對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給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給未包裝的食品。  公共場合以及居家周圍的節日布置都是自願的。鬼臉南瓜燈、白網黑蜘蛛等,都是節日的裝點,已全然沒有駭人之鬼魅色彩。有的女學生還端端在這時候會買一對南瓜或者鬼骷髏的耳環來佩帶。如果有哪家的布置做得過分恐怖了,會遭到有關方面的制止,媒體也會令其暴光,讓公眾指責。  萬聖節的服裝,也是萬人萬相,不是單調的大鬼小鬼了。有許多渠道教授人們如何制作萬聖節服裝。比如說制作最簡單的鬼服就用一張白床單頂在頭上,別忘了扣兩個洞留出眼睛就是;若是要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衣黑褲,再戴上黑禮帽,並在禮帽與頭頂之間藏一只絨毛小兔備用;還教大人如何把孩子打扮成小天使,白衣白褲,再從背後怎麼綁一個手電筒在頭上;也有教如何把孩子打扮成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的。當然服裝、道具業的商人們,就更有文章可做了。  學校在萬聖節是不放假的。有時學校出面組織晚會,有時不甘寂寞的學生們也會自己主辦小型晚會;而朋友、家人間互寄賀卡祝萬聖節快樂則成為每年十月間流行的習俗。如今網際網路的發達使得送萬聖卡更為方便經濟,有的網站還別出心裁地設計了各種具有聲響動畫效果的萬聖卡。  總之,萬聖節已成為西方人一個很普通的季節性節日。有很多人將此看作秋的結束以及冬的到來。萬聖節一過,人們就開始期盼感恩節、聖誕節乃至新年了。萬聖節早期象徵一年的結束與新年的開始,歐洲人除了舉辦儀式感謝太陽神讓穀物豐收,並深信醜陋面具可嚇走惡靈,這種觀念後來演變成為小孩變裝,按鄰居門鈴嚇人、要糖果吃的習俗。根據業者資料指出,基督紀元以前,每年10月31日對塞爾特族人(現在的蘇格蘭、愛爾蘭人)而言,象徵著一年的結束及新年的開始。這一天塞爾特族人舉行儀式,感謝太陽神讓穀物豐收,但這一夜是惡靈力量最強大的一天,因此牧師和祭司主持祭典,以安撫掌管死亡的神。   古時的歐洲人相信帶來厄運的惡靈,會被醜陋的面具嚇走,因此有人夜間出門,便會戴上面具,希望惡靈認不出他們,以保安全。到了第四世紀,因為基督教興盛,這一天改為上帝死亡日,相信上帝會趕走惡靈。       後來,演變成小孩穿上鬼和精靈的衣服,按鄰居家的門鈴,依傳統發出「Trick or Treat」的威脅,鄰居們不管是否被嚇著,總是會為孩子準備糖果、餅乾、焦糖蘋果等點心,讓孩子滿足的將戰利品收入袋內離去。習俗中,孩子穿戴各種服飾、面具參加萬聖節舞會,舞會場地的牆上懸掛紙糊的巫婆、黑貓、鬼怪和尸骨,窗和門口則裝飾著蜘蛛網,懸吊恐怖的南瓜燈。發出「Trick or Treat」的威脅,鄰居們不管是否被嚇著,總是會為孩子準備糖果、餅乾、焦糖蘋果等點心,讓孩子滿足的將戰利品收入袋內離去。習俗中,孩子穿戴各種服飾、面具參加萬聖節舞會,舞會場地的牆上懸掛紙糊的巫婆、黑貓、鬼怪和尸骨,窗和門口則裝飾著蜘蛛網,懸吊恐怖的南瓜燈。
參考資料 聖誕老公公說地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小兵兵我愛你

日記

今天好
快樂
因為
明天
要放
假 了
耶!
爽!

日記




名稱:
8593.jpg
詳細說明:
500 x 281 像素 - 11.9kB - JPEG
此 圖片 可能有版權保護。
838385.png100 x 100 pixels - 16.7kB
failforum.net/forum

8593.jpg500 x 281 pixels - 11.9kB
xing-fu.myweb.hinet.net/Bleach.html

359.jpg716 x 503 pixels - 94.9kB
catcatforum.com/discuz








main_poster_5.jpg300 x 424 pixels - 57.4kB
hk-pub.com/forum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我喜歡看死神,在28台晚上11點要看喔

以下為本圖片所屬網頁 http://www.nb-bleach.net/bbs/read.php?tid=19118&page=4&fpage=1 原內容。
我喜歡看死神,在28台晚上11點要看喔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我喜歡看死神,在28台晚上11點要看喔

xiaotu2679 上傳至 Flickr